虽然中国药妆市场被欧莱雅等欧美企业抢了先,但是有着丰富药妆经营经验的日本企业却也从未减弱对这一市场的期望。
2005年12月,佳丽宝将当时已在日本畅销4年的药妆品牌芙丽芳丝引入中国药店渠道,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知名的药妆品牌;而几乎在同时,资生堂也高调推出了药妆品牌菲璐泽,然而菲璐泽这颗试水石子,还未激起水花便销声匿迹了。在人们几乎忘却这个一闪而过的药妆品牌后,2009年,资生堂再次宣布推出全新药妆品牌DQ蒂珂,卷土重来。
晚到一步下的被动
不得不承认,薇姿的先入为主确实给后入药妆品牌筑起了一道壁垒。薇姿在1998年以“药房专售护肤品”进入中国,不仅率先引进“药妆”概念、打开这一市场,经过三年的坚持,它还顺利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最为重要的是,薇姿与对药妆至关重要的药房渠道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也为其同门药妆品牌理肤泉2001年11月进入中国打开了通路。
因为与各地著名连锁药店有着紧密的合作,薇姿和理肤泉的专柜位置、陈列、以及销售等多方面都获得了药店的良好支持,这样,当2005年芙丽芳丝进入中国市场后,它在药店渠道的占有与合作上显然晚了一步。
回顾始入的那一刻,在芙丽芳丝初入中国市场的新闻发布会上,佳丽宝高层曾对外表示,芙丽芳丝将在3年内进入500家药店,计划实现70亿日元的销售额。当四年过去后,芙丽芳丝进入了400多家终端网点,当然这里已不再局限于药店,它还包括了百货、屈臣氏以及化妆品专卖店等多渠道。由此可见,芙丽芳丝在摸清了中国药妆市场复杂的背景之后,放弃了“药店专售”的初衷。
毫无疑问,芙丽芳丝的这一转变,顺利地为品牌赢下了一席之地,而相对芙丽芳丝的适时转变,菲璐泽的转瞬即逝更像一个谜,不仅资生堂绝少提及,消费者更是早已将其遗忘。
放弃日式低调 大打营销战术
日本化妆品品牌历来行事低调,在广告投入、媒体曝光度以及营销推广方面明显比欧美品牌少。不过,刚刚高调进入中国市场的DQ蒂珂似乎从一开始便打破常规,大打营销牌。
仔细看来,在药妆品牌概念上,虽然各大品牌诉求五花八门,但同质倾向却也不可避免。例如薇姿立足于“预防兼治疗皮肤病的天然药物”,理肤泉专为问题肌肤设计,芙丽芳丝落脚“近零刺激”,这些概念都显得专业又安全。
为了寻求概念突破,DQ蒂珂一推出便展示了一个全新理论。DQ全名为Dermal Quotient,即肌肤方程式。资生堂认为,“护肤水和护肤乳”可提高抵抗力,护肤霜则可提高代谢能力,肌肤所承受的压力则由洁面膏和隔离防护乳来缓解。这样,该方程式不仅涵盖了品牌各品类产品,而且适用于各类肌肤,理论上几乎所有消费者都可以使用。DQ蒂珂这一营销概念无疑网罗了比薇姿、理肤泉、雅漾更多的目标消费群体。
资生堂在药妆上的野心不仅能从DQ蒂珂品牌命名体现出来,它还反映在一连串的营销活动上。例如在2009年11月资生堂与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共同合作设立的“DQ资助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并且在此后半年中陆续推进了相关科研活动。
这一次,资生堂不再低调。与当初以菲璐泽投石问路相比,这一次资生堂似乎更有把握。因为至少,资生堂现在多了一个筹码,即它在中国专卖店事业的管理中赢取了大量与合作商的合作经验。眼下,DQ已进入上海、北京、黑龙江、辽宁、四川、浙江、山东、广东、陕西、湖北、河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区大约40多个城市的药房进行销售,而资生堂总裁前田新造在DQ上市初宣称计划进入的“屈臣氏个人护理店渠道”,目前还尚未涉及。
小品牌另辟蹊径
也许中国市场上的日本药妆品牌无论从市场占有率还是销售成绩来看,都还赶不上薇姿、雅漾等法国药妆品牌,然而在日本本土,这些日本药妆品牌与药房的发展早已成熟,前田新造曾透露,“在日本,药房销售占整体化妆品销售规模的25%左右。”而日本药房的发达,也赢得了中国女性游客的频频光顾,比如“松本清”已成为中国时尚女性耳熟能详的日本药妆店代表。
据了解,1954年建立的松本清,至今在日本已有600多家店,它所售药妆单品数量在二十年前便已达到4万件。然而如此之多的药妆品牌,相对于资生堂、佳丽宝旗下药妆品牌而言,显得如此之“小”,它们大多难以大张旗鼓挺进中国。
即便如此,日本药妆品牌的丰富、产品设计的人性化、安全显著的使用效果,仍然在中国消费者心中颇具口碑。于是,有一些品牌根据中国市场的特殊情况,另辟蹊径,通过屈臣氏个人护理店以及专卖店来谋求中国市场的发展。
例如有“皇室御用护肤品”美誉的日本药妆品牌明色,在2009年1月在全国500多家屈臣氏独家上市,成为当时屈臣氏里为数不多的日本药妆品牌。而日本POLA集团旗下的药妆品牌PDC,也力图借助化妆品专卖店和屈臣氏双渠道来打开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