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到2011年,芜湖久爱商贸有限公司一举拿下了隆力奇、丁家宜、东洋之花、迪豆4个品牌芜湖地区或皖南地区的代理资格,总经理蒋传保表示,“对操作现代渠道的代理商来说,必须抢占品牌、抢占渠道!”
久爱商贸已与安徽省8家世纪联华、6家乐天玛特以及宣城市30家泰客隆签订进场协议,以拓展销售网络。同时,在芜湖市,对近50家本土中小型商超采用了包场经营。
随着现代通路日益畅通,商超进一步向低线市场下沉,从省城到二三线城市,商超品牌代理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品牌区域代理集中化
合肥某知名代理公司的总经理告诉记者,“公司代理商超品牌多年,有操作经验、资金充实、管理规范,与卖场一直合作良好,知名品牌无疑更愿意选择我们这样的代理商。”。据了解,该公司目前代理成人及儿童护肤,口腔护理、洗涤清洁等共7个日化品类的近40个品牌,未来计划继续增加知名品牌的数量。
这种品牌集中化趋势在诸多城市都较为常见。自2007年以来,在中部、东北、西北等地区的省会城市,国际、国内大卖场正加紧圈地,从商业中心逐渐向居民社区、开发区等渗透,代理商也借此机会随之扩张;在众多二三线城市,向下渗透的连锁商超也给了当地代理商新的机会。品牌区域代理风起云涌,洗牌加剧。
“没有知名品牌,就很难切入商超,”蒋传保说,“仅靠一些小品牌,难以取得与卖场平等谈判的资格。知名品牌也更倾向于选择实力强大的大型代理公司”,久而久之,众多知名品牌必然会逐渐集中到少数代理公司手中。
“危”、“机”并存
“有一些品牌倾向于选择有潜力的代理公司,但大多数品牌商最终还是敲定了当地知名的大型代理公司。”某业内人士说。对这种强强联手的模式,众多有野心的中小型代理商表示很无奈。“很多时候万事俱备,只差好的品牌。”
据内部人士透露,虽然一般厂家要求一个品牌对应设置一个独立的业务团队来操作,但大型代理商麾下一般聚集了众多的知名品牌,其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达到真正的专注。以某公司代理近三四十个品牌为例,据调查,其下设品牌部门一般不操过8—10个,平均4—5个品牌集中由一个团队负责,新增品牌后,一个团队所负责的品牌数量将更多,对单个品牌来说,其受重视程度会大打折扣。
强势的多品牌代理商们,面对可能出现的“多而不专”、管理漏洞等问题,采取独立运营等方式规避风险。对皖南除芜湖以外的铜陵市、池州市等的地区,蒋传保采取与当地代理商联营的方式,从进货到售后,整体销售经营全部由下一级分销商全权操作,自己只负责统筹管理、信息沟通等事宜。
在安徽省合肥市、辽宁省盘锦市、甘肃省天水市等地,某些代理商或按品类、或按渠道分类,另挂名成立新公司,以两套经营思路进行运作。如将洗涤类与护肤品分开,KA卖场、本地商超和流通渠道分开。相比传统运作模式,这种分开运作方式能保证代理品牌之间在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相对独立性。
品牌集中化之下的中小型代理商,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紧打造企业品牌,构建自己的“商业小王国”。沈阳雨田商贸中心总经理雷丙春将牙刷这一小品类做到沈阳“行业第一”,而后向儿童护肤品推进,“用两三年的时间将一个有潜力的品牌运作成功,再去考虑代理新的品牌,下一步可能选择代理成人护肤类产品”。他表示,牙刷代理是公司的底气,稳步向前可积淀更多资源。此外,在挑选品牌时,他倾向选择在商超渠道意欲有所作为的“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