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1-05
  • 阅读量:22272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杨烁

    “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尚未缓解,国内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在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之下,中国GDP增速连续三个季度回落。根据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第三季度增长9.1%。拉动经济前进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增速也均呈现放缓趋势。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战略中,内需已经为“消费”这驾重要马车注入源源动力。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0811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3265亿元,同比增长1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546亿元,增长16.4%。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1.0%,相比前三季度平均增幅也呈现微幅回落。
  
    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上扬趋势,但百货店销售却遭遇了明显的增长阻力。根据国内多家大型连锁百货系统的初步统计,今年1至7月份的销售增长为10%-20%,最高达到30%,这一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然而在人员工资、租金、宣传费用、管理培训等费用支出普遍增长20%的背景之下,实际业绩其实是在下降的。多数百货店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第四季度的销售前景也不明朗,甚至未来1-2年都将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局,百货店销售或将迎来“软着落”。
  
    增长多年的百货店业态销售格局为何会呈现“投入增加、销售持平、实际下降”的下行趋势?消费理性化、购买力下降、零售业态多元化是被提及最多的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由于货币政策持续收紧,CPI持续上扬,消费者更加“精打细算”。以前在百货店遇到打折、优惠和积分等活动时就会选择购物,而现在更多的是比较再三、尽量选择必需品进行消费,这就造成百货店客单价大幅度下降,多数百货店只能依靠更大幅度的优惠活动来增加人气以完成预期目标;其次,无论是高端化妆品、服装或者其他高端商品,近一两年来均呈现零售价缓慢上涨的趋势,这对于中等收入人群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另外,城市老商业中心趋于饱和,服务设施日渐落后,而二级商圈在不断开发,新兴的性价比更高的零售业态分流了相当部分的消费额,导致传统百货店业绩增长乏力。
  
    尽管百货店对于未来的增长预期保持谨慎态度,但是对于总体趋势依然保持着信心。首先,从零售市场的微观层面来看,百货店业态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商品管理和营销,尽管总体销售额增长受阻,但是百货店可以通过提高服务附加值、选择更具竞争力的商品、增加老顾客返店率等策略提升客单价和坪效,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有效增长;其次,从整体经济的宏观层面来看,调研结果显示,9月CPI同比增幅的预测均值和中位数为6.2%,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实际增长7.8%,实际上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已经跑赢了CPI,这说明消费者的购买力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这一趋势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消费。
  
    国家统计局表示,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下一阶段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又要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实际上,在过去近10个月的考验之中,百货店零售业态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幅,这仍然是一个健康积极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各项运营成本的增加,以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百货店必须在加强内功修炼、增加附加值方面进行更多思考和行动,迎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挑战,实现更积极的销售增长率。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