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1-09
  • 阅读量:27513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叶松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香港利丰研究中心日前共同发布了“经销和代理制度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近九成零售商预计未来一年内直接采购的规模将增长10%以上,从而进一步挤压批发商,特别是经销商、代理商的市场空间。

    经销商、代理商遭两头挤压

    报告显示,在新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批发业,特别是经销和代理业务仍面临种种新的挑战和困难。经销商和代理商正遭到生产商和大型零售商的两头挤压。首先是生产商自营直销减少对中间商的依赖,近年越来越多生产商寻求自营、联营或直销模式,压缩流通渠道长度,减少对中间商的依赖。

    其次,大型零售商加大直接采购及统一采购,对中间商形成挤压。对主零售商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卖场依仗自己的品牌优势,更倾向于直接从生产商手中进货,以获得更优惠的价格。近89%的零售商预计未来一年直接采购的规模会扩大,增幅大多在10%以上。零售企业注重直采,主要原因包括提高供货效率(88%)、节省成本(81%)及更有效保障质量安全(63%)。

    调查发现,零售商增加统一采购为主要趋势。77%的零售商表示,将于未来一年增加全国或区域统一采购,另外,中小型零售商联合采购冲击批发体系。由于批发商整体规模偏小且发展缓慢,近些年来,批发商一直把中小型零售商作为主要供货对象。但是,随着中小型零售商联合采购战略的出现,批发商以及经销代理的市场也将被压缩。

    经销商、代理商规模偏小成软肋

   报告显示,我国经销商和代理商销售规模普遍较小。从2005年至2009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批发商销售额大约只相当于单个零售商的3倍。与欧盟诸国、美国、日本等商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批发业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在于产业集中度太低。

     从功能上看,经销商和代理商存在交易方式落后,物流能力差,市场服务能力弱,导致客户响应速度低、商品服务差错率高、配送不及时、营销协助不够、物流配送水平低等问题。我国批发市场存在较多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简陋、交易方式初级、管理水平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等。

    从国外批发业发展的经验来看,现阶段我国批发业发展重点应当从降低进入门槛、增加批发商数量向重视提升经销商、代理商的综合实力转变,提高市场集中度,从外延数量扩张向内涵质量发展。经销商和代理商应积极参与交易方式转型;依托第三方物流,提高配送水平;提高供应链效率,完善相关功能。

    中小批发商面临整合淘汰形势

    对于我国批发业的现状和趋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表示,众多大型零售商在加强与大型生产商的直接合作,这是必然趋势。批发商,或者说经销商和代理商在超市供货环节上还在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但是中小型批发商在现代流通市场中,肯定会面临被整合或被淘汰的问题。未来我们应该鼓励和扶持大型批发商,提高他们的整合能力,加强他们的物流配送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响应零售终端的需求。

    郭戈平直言,国内目前存在大量商品同质化的小型生产商和经销商,他们对消费者的研究和认知不足,物流配送等基础能力较差,在与零售商的合作中处于劣势,产生矛盾。“任何一种事物都存在矛盾,零供之间的矛盾双方都有责任,都需要反思。”郭戈平直言,对于零售商来说,重新审视和定位零供交易规则,调整增长方式在当前形势下非常重要。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