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2-28
  • 阅读量:18169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何曼青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

    2011年12月19日在武汉东湖*化妆品报年会上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来到这里与大家探讨未来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以及给我们美容化妆品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主办方的命题,我今天的演讲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政策解读;第二,2012宏观经济走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三,对策与建议。
  
    2012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需要注意的是,是“进”而不是“涨”,这就需要有突破性的、有质量的经济增长。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三新”,就是要继续抓住和利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今年还前所未有的高调强调发展实体经济。以前都是对服务业十分重视,而这次对实体经济的回归我认为是对美国金融危机反思的结果。美国的现代行业,例如金融和房地产占据美国GDP的80%,制造业已经空洞化,特别是虚拟经济发展得太离谱以至于控制失衡。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大工业化”,尤其是新型产业和中高的制造业。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中国的投资连续下降,纷纷回到美国去了,因为本国的投资环境有很多优惠政策。
  
    怎样来壮大实体经济呢?至少有三条路径:
  
    第一,轻税薄费”。从2011年11月1日起,我国提高了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这是财政政策定点、精准扶持支持小微企业的举措。
  
    第二,“破壁拆墙”。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泾源认为,鼓励民间投资实业应做到3个创造:一是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现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要素的使用依然是国有经济占优势,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民营企业平等使用要素的政策;二是创造各类经济主体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一些领域,虽然说民营经济可以进入,但实际进入不了;三是要创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保护的法制环境。
  
    第三,“脱胎换骨”。 还以粗犷式的增长方式来壮大实体经济行吗?答案是否定的。实体经济要保持长久活力和吸引力,一是要发展中高端制造业。二是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体经济的发展一定要适应经济转型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果小微企业产品有竞争力、加上在税收等领域有政策支持,企业的发展将获得更大动力。2012年将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文化产业等。调整经济结构是有增有减的,我们要调整、压缩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的行业。
  
    外资助推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由农业大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世界加工组装厂变成制造基地。2009年中国就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其中近一半是加工贸易)。2010年,中国不仅在出口一项排名全球第一,也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制造业增速连续20多年居全球之首,目前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比重超过90%。国际分工地位逐步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自主品牌。2010年中国超美成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大国并不代表强国,中国目前离制造强国还有相当的差距。
  
    差距在哪里呢?第一,产品档次差距。中国工业产品产量比较大,但是品种少、档次低; 第二,结构上的差异。由于中国拥有众多低成本劳动力,而工人高收入的美国无法与中国在需要大量工人生产的产品上竞争,如玩具、服装、家用电器等超市可见的产品等。美国制造这些产品太过昂贵。但是,美国可以利用专业技术和创新上的优势,在科技和资金密集型产品形成很强竞争力。这就是美国向中国销售飞机,而中国向美国销售牛仔裤的原因所在。第三,产品市场全球化程度的差距。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所占的份额远低于日、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大约占7%,美国高达27%,日本为16%。第四,生产效率上的差距。过去20年,中国工人的平均生产率已提高十倍,但仍不及美国同项指标的1/3,从而抵消了中国的低工资优势。第五,技术创新能力上的差距。中国工业模仿能力强,制造业仍以加工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国外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使得中国制造业的基础技术和关键设备较严重依赖进口。同时,技术引进的后续工作没有跟上,许多技术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原创性技术和产品较少。第六,制造业中大企业大集团的差距。中国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至少须闯“三关”:首先,必须实现装备制造业领域的突破。目前,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 50%多一些,而国内市场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每年 却要大量进口。其次,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国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掀起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高潮,但中国是一个处在工业化阶段的国家 ,产业定位不宜过于超前。第三,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使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 间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关系,是提高中国制造业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所以扩大内需,未来的方向是要多策并举。从五个方面:一是推进城镇化,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二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三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人民群众近期消费的后顾之忧,特别是要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四是改善居民消费环境,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改善市场消费环境,健全相关的法制,加强监督。五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鼓励扩大民间投资。
  
    我国的奢侈品市场连续几年增长率第一,但是存在大量消费流失海外等问题。随着“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结构势必转型和调整,会从“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模式”逐步转型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依靠中国的内需来拉动GDP的增长模式。从长远看,零售业一定是中国未来的朝阳产业,既充满机会,也充满危机和挑战,零售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是否能把握中国零售业发展的脉络。
  
    我国零售业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在于:一线城市主导转变为一线与二、三线城市并重;大城市郊区化引致郊区零售市场繁荣;消费行为变革引致零售企业经营重心向服务品质转移;市场同质化竞争引致零售企业多元化发展,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新兴业态的不断兴起也将蚕食传统业态的市场份额。国内零售行业竞争必然加剧,差距主要表现在业态的不完备和企业核心能力的不完善。所以我们国内的企业勇于创新,加强诚信,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文字整理:骆凯)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