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雅兰国际成立20年以来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其产业布局、渠道定位、营销手法均迥异于国内大部分品牌,特别是在国内轻资产的纯运营品牌日盛之际,雅兰以一己之力建立三大制造基地。雅兰国际这种“不合时宜”的基因或许正是源于其掌舵人何毅彬特立独行的性格。
1990年底,刚从大学毕业的何毅彬被分配至一家国企,然而年轻气盛的他并不认同国企的发展路径,进入一家化妆品专业线贸易企业,开始接触化妆品行业。
1992年,何毅彬开始自主创业,与人合伙成立华香龙发展有限公司。20年后,雅兰国际集团已发展成为集产品研发、生产、品牌推广、学校教育为一体的知名化妆品集团,旗下拥有活泉、碧斯、西黛、姿蔓婷等多个日化线和专业线品牌,雅纯、雅蝶两大生产基地以及雅兰生物技术研发中心。集团整体业务保持着30%-50%的高速增长势头。
二十年,一直“在路上”
《化妆品报》:对于雅兰国际集团而言,其最大变化莫过于旗下品牌活泉、碧斯都已转向日化线,您如何看待这一转变?
何毅彬:转变是缘于雅兰对于化妆品市场的判断,现在许多专卖店渠道品牌都由专业线品牌转型而成。随着2003年以来精品店渠道的逐渐兴起,日化线渠道的重要性日渐突显。雅兰国际正是看到这一市场的潜力,在完善企业的内部结构后于2007年决定正式进军日化线,并以活泉作为试水品牌。
无论是正式转型的2007年,还是现在,雅兰国际在专业线都属于领军企业,但雅兰一直没有放弃过征战日化线的梦想,碧斯在上世纪90年代曾试水日化线,因局限于内部基因不完善以及对市场的顾虑,计划最终搁置。
《化妆品报》:您认为由专业线转向日化线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何毅彬:最大的困难在于两者营销传播方式完全不一样。专业线产品主要依靠教育、服务、技术和功效,而品牌则依托于口碑传播,这决定了专业线品牌要壮大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但日化线渠道则会经历不同阶段,如伴随着精品店的发展,最初品牌选择主要取决于知名度和现阶段渠道政策。而对于成熟环境的消费者而言,他会从五个维度来作出选择。首先他会去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其次,消费者需要逐渐由安全向功效等更高层次延伸,如抗衰老、去毛孔祛皱;再次为产品形象;第四为口碑效应;最后,消费者需要感受到售前、售中、售后的超值服务。
从专业线向日化线转型,要求企业必须在营销传播过程中从这五个维度进行相应改变。
“科研与分享”的文化理念
《化妆品报》:目前雅兰国际集团拥有三个制造基地,除为雅兰旗下品牌提供制造支持外还承接许多知名化妆品企业的代工任务,这在国内化妆品企业纷纷将制造外包的现状下十分罕见,制造业务在雅兰国际集团中居于何种地位?
何毅彬:制造业务在雅兰今天的地位与雅兰国际刚成立时的理念息息相关。雅兰国际成立之初就将自主研发作为集团发展的重要推力,这也是雅兰能够在专业线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随着雅兰国际在研发上不断取得重要成绩,逐渐有企业开始希望雅兰能够为其在产品研发上提供帮助。屈臣氏系统销量TOP10中有三个品牌皆由雅兰生产。其中里美品牌为屈臣氏销售第一。
未来雅兰集团的制造业务仍将继续扩张,产能之外的研发力量也将会持续加强。雅兰目前的研发中心中拥有三十多位工程师,而未来还将与一家日本企业成立三方合资研发中心。
《化妆品报》:在目前整个化妆品市场中,国际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并居于主流地位。您认为作为本土品牌,如何才能生存?雅兰在做哪些改变?
何毅彬:不可否认现在市场的主流仍是国际品牌,这些企业从资金、研发、营销等环节的实力均显优势。对于现阶段的大部分本土品牌而言最主要的任务仍是生存,但生存之道也不少,如新兴渠道和特色产品。
新兴渠道造就自然堂、丸美、美肤宝、珀莱雅等新兴品牌。此外,电子商务渠道也成就了御泥坊等线上品牌。如果不能在新兴渠道上取得先机就必须打造产品的鲜明特色,里美、嘉媚乐、相宜本草、佰草集均是把产品特色作为突破口的代表品牌。此外,服务也是未来差异化生存的突破点之一。
雅兰集团选择从产品上进行差异化,如活泉定位于矿泉护肤,碧斯专注活细胞抗衰老护肤,目前国内尚未有同类定位的其他品牌。
《化妆品报》:您谈到雅兰集团在集团结构和文化上一直倡导“分享”这一概念,请您谈谈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
何毅彬:分享有多个层次,包括员工层面、产业链层面以及社会层面。以企业内部员工为例,在雅兰多年发展过程中,许多员工同时完成从员工到股东的转变。对于中高层员工进行股权激励,只要是符合集团考核要求都可以拥有股权(不同子公司结构不同),未来基层员工也将有机会加入这一分享机制,这能够让员工与企业成长起来;其次,外部分享中,雅兰也致力于与合作伙伴分享雅兰的发展成果;社会层面则包括雅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以及成为最佳雇主,作为企业公民来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