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9-08
  • 阅读量:4853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独家www.cbo.cn
  • 作者|汪玮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贸百货在宜昌牢牢树立起了金字招牌。曾以集团年销售过15亿元,多年蝉联湖北省同行首位。

 2007年起,集团设立国贸超市连锁公司,着力发展超市连锁业态,虽然时机略晚,但其背靠着国贸集团这颗大树,准确定位,在群雄逐鹿的宜昌商超渠道抢夺了一方领地。

 高姿态插位营销

 国贸超市的前身是国贸大厦负一楼的超市,1999年9月在宜昌市率先打造出了一个具有超市雏形的零售业态,最先用进口、收银台等将超市内外进行了明显的分隔,打造出了宜昌市第一家开放性自选式超市。

 “国贸大厦负一楼的新生活超市,主打精品路线,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宜昌国贸集团超市连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琼分析,精品超市既和其它超市形成错位经营,又与楼上高端百货以及周边的消费群体相匹配。据悉,在负一楼的精品超市提出转型后,国贸对卖场环境和商品品类都进行了调整。进口商品比重由之前的20%提升到了40%。大众化超市追求“全”,精品超市则追求“新、奇、特”、引进商品时,“引领市场”成为考察的主要标准。每年派人外出考察,最新的、最潮的就是国贸精品超市最欢迎的。而在卖场环境改进方面,重点在于丰富负一楼超市的业态,将超市的外场和内场进行多业态组合,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享受。

 国贸在高端超市方面的探索在宜昌数首家,虽然国贸超市连锁的细分品类中尚没有完全意义上的高端超市,但国贸大厦负一楼的单店则正在往高端生活超市的形态发展,取名叫“新生活超市”,这家3300多平米的单店年销售额过亿元,超过了宜昌沃尔玛。这家单店无论在LOGO还是商品品类都有别于国贸超市的其他单店,更为高端。虽然目前这一模式在整个国贸连锁中仅有一家,但其将成为国贸连锁在未来某个市场比较成熟后,向高端连锁超市发展的一个样板。

 借助强势百货平台 多业态快速扩张

 从2007年起,国贸超市进入多业态发展时期。2007年总共发展了3家分店,除国贸负一楼店外,分别在和平购物广场店、绿萝路店开设两家分店;2009年,再开两家,骄阳店和香格里拉店;2011年至2012年,国贸超市正式进入快速扩张期,短短一年半时间相继开了15家新店。截至目前,国贸连锁超市的网点数已经达到20家门店数量。

 据了解,国贸店面选址以区域性扩张为主,先定区再定点,分布于宜昌各区。在宜昌地区的其他县市以同样的方式扩展,目前已在宜昌下辖县级市枝江市开店,以后也会陆续在宜都市、五峰县、长阳县等其他县市扩建网点。最大的店面面积达1万平方米,最小的也有300平方米。

 谢琼介绍说,国贸超市目前主要分为三种业态模式,一种是社区店,主要集中在人口比较稠密的居民区,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上;第二种是“百货+超市”的综合性业态,面积在5000——7000平方米左右,同时与国美、苏宁电器等商家联盟的多业态购物广场形式;第三种是便利店,平均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其与宜昌其他便利店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传统便利店所缺乏的生鲜区,其选址一般在居民小区内,在商品品类上更全面一些,是大超市的压缩版。

 而在外埠的发展,集团公司目前的发展方向是“两架马车并驾齐驱”,一架是超市连锁公司,一架是百货连锁公司,两家公司将有机配合,以恩施为例,目前国贸集团已经在恩施市舞阳坝的中心地段选址并签约,正在建设“百货+超市”的综合性购物中心。

 苦练内功  增强品牌影响力

 国贸超市的优势在于,一是国贸的强势品牌效应,二是国贸拥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第三是有着国贸集团这个强大的后盾,在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都有足够的实力。这三方面的强大优势为国贸超市业态的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很多地县的商业地产方都慕名向国贸抛来橄榄枝,比如,恩施、巴东、天门等地地产商都主动跟国贸进行业务洽谈。

 面对渠道下沉带来的竞争压力,国贸选择将自己做大做强。谢琼认为,“渠道在竞争的过程中,业态在细分,顾客群体也在细分,关键在于练内功”。

 2007年,国贸超市在整个宜昌超市业态中率先提出“假一赔十”,让国贸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诚信的好口碑。而“先行赔付”承诺更为国贸超市的品牌增色不少,国贸一改传统超市中由于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超市主体先向厂家索赔再赔付消费者的模式,一旦确定是产品质量问题,先行赔付消费者,后续再返厂。这一承诺大大缩减了消费者的索赔时间,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国贸超市的美誉度。在商品管理方面,从进货到出货责任到人,全程数字化系统监管,提出两个原则“门店关注负库存,买手关注负毛利”。这两个原则时刻提醒门店管理人员和买手及时关注商品销售信息,防止“负库存和负毛利”现象的出现。卖场中涉及每件商品的各项生产检验批次都可供消费者查阅。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