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10-19
  • 阅读量:1878
  • 来源|
  • 作者|祝想莲

    在上海、北京等城市,24小时便利店业态已经成熟。然而,在商圈密集的武汉,24小时便利店却一再遇冷。虽然在武汉有过24小时便利店的尝试,但均以种种原因告败。

    “好邦”之困

    作为武汉零售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中百无论是经验还是实力,都经得起市场考验。如果说,想要发展24小时便利店,凭借多年来积攒的优势,其在武汉的竞争对手屈指可数。

    2005年,中百开始了24小时便利店的初尝试,在武汉连开6家名为“好邦”的便利店。“好邦”在最初的定位上,借鉴了国内一些成功便利店的模式,有些效仿知名品牌“7-11”。

    中百便民超市在武汉的市场已经相当成熟,按理说,“好邦”的发展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无论是从实力还是市场经验,都具有优势。中百对“好邦”这种模式寄予了厚望,也希望通过好邦来打开24小时便利店的财路之门。

    中百超市营销策划部部长贺小同告诉记者,虽然中百想做的是24小时便利店,但是却从来没有营业到24小时,其实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便利店。“好邦和一般便利店差不多,现在和中百便民超市相比,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贺小同告诉记者,该公司在创办“好邦”之初还有另外一个想法,想通过“好邦”来尝试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好邦”店内商品比较齐全,但是有些商品要比中百便民超市略贵一点。“我们没有直接开24小时便利店,而是想通过价格定位的尝试来了解顾客的购买心理,后来,我们发现这样根本不行,价格是很关键的。”

    据了解,“好邦”6家店中已经有4家店关门,剩下2家艰难维持。从“好邦”整个发展过程中不难看出,难以发展下去的原因主要因为价格问题。好邦便利店面积都在100平方米左右。而武汉的周边环境以及消费条件都决定了好邦的市场必定会受到制约。在武汉,中百便民超市无人不知,但很多人却没有听说过“好邦”这个名字,虽然是中百下属企业,但仍然让人无法和鼎鼎有名的中百集团联系在一起。

    “水土不服”

    目前,上海的24小时便利店数目已经超过了4000家,据说还不止这个数目,北京的便利店社区覆盖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而在武汉,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过24小时便利店的尝试,但都以亏损告终。

    “7-11”被称为全球便利店老大,在其他城市已经成为24小时便利店的代名词,可在武汉,却无法适应本地“水土”。

    “这些年来,也有过一些24小时便利店陆续进入武汉,但是最后都悄悄关门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1997年,“好来西”在汉投资100多万元开设10家便利店,一年后全部关闭。2007年,美国康美集团来武汉开设了首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该店位于偏远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街,面积200平方米,出售一些居家日常用品。价格比一般超市高出许多,后在东西湖、水果湖陆续开店。因为价格问题,开业之后生意一直不好。

    除了中百之外,本地企业也早有24小时便利店尝试。2001年,扬子江牛奶公司开始涉足便利店,到2003年其店达到9家,但在两年后也因为种种原因转向经营。在24小时便利店中,除了这些大企业之外,也有许多来自民营业主,但都以多种原因无法走下去。

    24小时便利店在武汉市内一直遇冷,但记者发现,在宜昌,24小时便利店的生存状况却让人意外。

    宜昌北山超市是当地最大的零售企业之一,旗下拥有大型购物超市、便利店、24小时便利店,目前已经在宜昌开有10家24小时便利店。记者来到其店内发现,在50平米左右的店内,商品种类俱全,记者随手拿起几件商品将其价格与一般便利店对比,发现,其价格并没有多大差别。

    记者曾在宜昌仔细观察,发现其每家店的选址均在繁华地段,且店面积不大,价格上也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店面比较小,所以人工成本并不高,这些价格上的优势也是决定其能够发展下去的原因之一。同时,该城市的规划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便利VS便宜

    24小时便利店的便利二字是其特色,它具备了普通便利店所不具备的条件。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进入24小时便利店购物的消费者主要都是因为急需,或者对价格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在一些24小时便利店的消费人群中,甚至有许多消费者对所买商品的价格不太清楚。

    有位北京的朋友告诉记者,他经常光顾24小时便利店,原因是由于比较便捷,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在一些主干道上,由于时间和交通不太便利,24小时便利店常常是他购物的首选。

    24小时便利店固然方便,但是却有一定的针对人群。分析全国的24小时便利店市场不难看出,24小时便利店成熟市场主要是在北京上海一些城市,消费人群大多是白领群以上具有消费能力的。他们对商品的价格并不在意,甚至有些经常在24小时便利店买东西的人,却一直不知道手上物品的价格,只图便捷,很少有人会计较价格。

    经济发达,生活节奏较快成为了适合24小时便利店生长的土壤。而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富裕程度较高地区。例如,上海的便利店发展已进入了规模化发展期,门店总数从1993年的50个发展到2001年的1824个,销售额从2000万元增加到10.5亿元,便利店已成为上海市连锁商业的重要业态之一。部分商品定价要比大卖场、大超市高10%左右。

    除了价格和便捷之外,一个城市的环境对24小时便利店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而武汉就不具备这一环境。由于武汉市一些老式建筑的规划存在很多问题,使一些小商店遍地开花。在武汉一些人流密集之处,几乎都有个体副食店的身影。他们开销比较低,而且又没有规范的管理,有的居民甚至把房子在靠马路方位开个门就可以营业做副食店了,他们在成本上比便利店低很多。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完全可以代替24小时便利店。除此之外,这和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武汉一年四季早晚温差很大,这也是不利于24小时开店的因素之一。

    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他们关注最多的还是商品的价格问题,哪怕相差很少的钱,也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望,许多居民对大型超市比较信赖。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很多种原因致使武汉24小时便利店的发展受阻,但这些并不能说明武汉没有24小时便利店的发展空间。当便利和便宜可以并存的时候,就会迎来24小时便利店的市场。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