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终端,如今已成为许多企业营销战略的目标。不少日化公司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地进行终端建设。如何让潜在客户群体通过终端得到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并让消费者做出最终的购买决策?
最大限度增加产品陈列面
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是“看到才买”,而并非“想到才去买”,店内的视觉冲击成了影响购买行为产生的重要推动因素。有效的商品陈列可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并促使其采取购买行动。中国勒泰商业地产集团行销总监凌家彦说,“这种视觉终端的建设,不仅提升了销量,还提升了品牌形象。”
大面积陈列,能够强化视角,营造商品丰富感,排挤竞争对手产品。有数据显示,增加2个陈列面时,预计销量能增长15%;增加3个陈列面时,预计销量能增长30%;增加4个陈列面,预计销量能增长60%;陈列面增加5个以上,预计销量增长是100-200%。
在卖场,注意商品陈列的细节会创造销售潜力。对于中小型超市,通过扩大产品陈列面,增加品种的分销,提高货架占用率,使产品最大限度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可以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直观的印象。在大型超市开展艺术化造型陈列活动,不但有效地宣传了产品形象,而且还避开了竞争产品的低价冲击。
此外,陈列区域尽可能靠近高客流量的主通道,尽量做到集中陈列,并放置于人流方向的前端。“每个陈列层面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本品牌的货架陈列条,这样可以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给人规范、规模、整齐的印象。”对于中高档产品,尽量将其集中陈列在黄金可触区位置,使顾客不需要特别地弯腰或抬头就能看见的。
提高面销效率
业绩提升的最终实现是“提袋率”的提升。新世界百货中国有限公司经理张铮说:“提升这个比率的基础是商品结构的调整,而直接手段大概有两类:一类是价格促销。以买赠和买送为主,刺激消费欲望。另一类是提升导购员的服务水平,增强交易能力。”她认为促销的方法门槛很低,任何卖场都可以操作,因此竞争容易白热化,大家如同饮鸩止渴,而且,由于方法有限,卖场的企划经理也很容易“江郎才尽”。但提升面销水平就有一定的难度了,它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常抓不懈,这个就使得很多代理商无法跟进,业绩也就自然提升了。
产品的“业绩黑洞”正是销售最终环节——营业员。当前,百货的营业员大都是“80后”。由于其童年大多是“小公主”、“小皇帝”,形成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强调自我感受,服务心态和服务意识较淡薄。因此,第一步管理人员,应花大力气来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这是一个思想灌输和心态的体验训练,是在营业员入职之时进行的。我们要看到的是因为完成了一个服务表现出的会心微笑、是和顾客愉快的交流场景。
此外,熟练掌握服务技巧的营业员非常少,而且都集中在少数大品牌里。这也成为了销售业绩提升慢的直接原因。张铮解释道:“在对国外卖场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有严格销售规程的,其将所有的服务过程都进行了类似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设计,有效地缩短了培训时间。而国内仍然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较难形成统一的‘BI’(指应用在商业信息的收集、集成、分析、应用与实践),也让顾客觉得这里的服务水平忽上忽下,每次来的感受都不同。销售服务规程应该说是当务之急了!”
通过卖场的氛围布置和面销,把商品的便宜“喊”出来,表现出来。“充分利用通道的视觉物料,全面地把产品的理念、主题和便宜展现给顾客”,武汉创洁工贸有限公司部门经理徐伟也认为,“经过外围一系列的感官刺激和狂轰烂炸,和卖场热烈的购物气氛,顾客已经开始跃跃欲试,购物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这样可以让随机购买的欲望开始超越顾客的理性。”营业员应注意并指导客户利用陈列的细节知识,这将为产品销售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