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O记者 刘颖
这几天,上海外高桥区某进出口公司的经理小郁相当忙。原本他所在的这家公司擅长的报关代理业务突然被应接不暇的专业注册备案的单子取代,而这样的业务从原本一个月一两单快速变成每周三四单不等,基本上每天他都要接到不少咨询电话,这其中化妆品公司不在少数。这缘于日前国务院通批准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一则新闻播报。
抢注成风 投资者对政策预期高
尽管有消息称关于上海自贸区的相关细则,要到今年年底才会出台,但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排队到上海自贸区注册备案。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了解到,除了注册资金必须实到,且不能挪作他用外,这些蜂拥而至的公司往往只需要通过代理机构,支付三五千元不等的费用,就可以成功在上海自贸区“落户”。而这些公司的形态往往也只是一个实租的格子间。据记者探访,有时候一个楼层多达10多家企业,两三家共用一个公寓,一家企业的规格是:一个房间,一套办公桌椅,一部电话,一个传真。“这就够了,它主要是作为商品出入境的分拨中心,还方便工商局进行临时检查。”小郁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正是因为此前在保税区有一块物业,现在才顺水做起了代理注册的生意。
他还介绍说,不久前合作的一个广东东莞的客户,其实在香港已经有分拨中心,听到上海设立自贸区的消息,赶紧也来凑了热闹。而在半年前,即便在几个保税区,要求注册的公司也是非常少的。
小郁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签单的客户,其实他们也不清楚具体会有什么变化,但是他们坚信,政府行为下的必将带给这块特别的区域一些特别优厚的政策。“后期的水涨船高是可预见的,那么不如在明文规定下来之前,先抢占位置,坐等享受后续政策,这是高度统一的心理。”
28.78平方公里,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大,但它的辐射作用却超出想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说:“为什么叫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因为试验区要着眼于全国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
显然,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攻坚阶段,上海自贸区的批准实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境内关外”的特殊海关监管制度将带来贸易、投资、金融和运输的全面自由化,这一政策或将影响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自贸区的试点引发了外媒的一片哗然,尽管相关的细则尚未确定和公开,但坊间已有不少自称很“靠谱”的传言。那么,创新开放的政策究竟会给化妆品市场的发展带来哪些变化?超越保税区作用的自贸区将为觊觎中国市场的二三线外资品牌带来怎样的机遇?搭上这班“顺风车”,代工企业和代理企业将迎来哪些商机?
免税贸易中心有望建立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高端奢侈品免税消费中心有望在自贸区启动,这将成为继海南免税店、北京和上海机场免税店后又一免税高端消费地。该人士告诉记者,他得到的“第一手信息”是,在此消费中心,持有出入境记录的护照,国内外消费者都可以直接购买免税产品,这对高端化妆品来说可谓新增一大销售渠道。
武汉科技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授潘雅琼告诉记者,作为“境内关外”的狭义自贸区,包括化妆品在内的所有原材料和商品在这个28平方米的自由港口都会享受免税政策,但一但涉及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销售,还是要经过和其他口岸相同的报关流程,参照一定税率参数按照货值对进口化妆品进行报关,最终的零售价格不会产生变化。这与国与国之间广义的自贸合作还是有区别,不会引起关税的变化,而关税正是影响进口化妆品定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进出口公司经理小郁的认同,他表示,该政策对成品进口的化妆品影响并不大,在价格上不会有明显区别。他告诉记者,进口化妆品一般采取直接清关和走保税库的两种方式。相对于来说,保税库没有海关4-7天的免箱装限制,如果涉及备案和标签等资料问题引起清关停滞,不会产生额外的柜费和港口费,只有少量的物流储藏费。
“像雅诗兰黛等知名跨国企业,因为有好的品牌影响力,一般采取直接报关的方式,而大部分二三线进口品牌一般选择保税库的方式。”小郁说,在自贸区成立之前,保税区其实已经具备这方面的功能,但像开设免税店这种消费机构功能是自贸区特有的。总而言之,保税区是“存量资产”,自由贸易则是引入的增量改革,切入口虽小,阻力亦小,示范意义却很大。
所得税率下调吸引外企进驻
世界上有800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有600多个自由贸易港区,这些区域从功能和作用看,被公认是世界经济最开放的地区,是世界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是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区,是跨国公司配置资源的核心区。
作为经济改革的一个新窗口,自贸区给予所在区域的税收政策优惠也有着足够的吸引力。上述知情人士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在自贸区的备案企业,将会享受12%-13%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这与上海市25%的标准下降了近半。无疑,这对企业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此前,有分析认为,目前在上海驻扎的400多家跨国公司,往往承担的是行政职能,有些涉及营销管理和产品研发,但核心的财务体系都未真正引入。上海自贸区建立的意义之一,就有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迁入,真正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实现产业结构转型。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一细则落实,对于年销售过数亿的化妆品大企业来说,将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利润提升。记者获悉,在划定的自贸区内,原本就设立的索尼公司、金士顿、苹果公司的中国公司都被纳入,可直接享受到各种政策支持。潘雅琼教授还设想,如果说跨国公司将总部或分公司设立在自贸区,不仅会带来税收的下调,如果设立工厂,将原料和包装的半成品引入进行二次加工,再报关进口至国内市场,也会节约不少成本。
然而,对此政策,也有企业也不尽认同。上海贝德玛贸易公司市场部经理杨梅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相对于其他上市的外企和急于挣“快钱”的进口品牌,该公司作为贝德玛品牌在中国主营贸易的分公司,对于这种政策不是那么敏感。“我们就是想遵照法国总部的思路,踏实做品牌,坚持品牌标准的严格把控,继续执行全进口策略,不在境外任何地方开设工厂。”她还表示,作为进驻中国市场刚两年的中小外资企业,贝德玛为获得更顺畅的现金流,也是采取了委托第三方代理进行保税库报关方式,不管政策如何,还会继续坚持自己的商业模式。
此外,也有外企经理人直言,中国的政策存在不确定因素太多,他们不想为了追随利益跟风排队进驻自贸区开厂或者转移公司,“不贪图小便宜,按老规矩做事”。
代工和转口贸易的商机
自贸区中做化妆品业务,哪种经营模式最实惠呢?和化妆品企业打交道多年的小郁告诉记者,由于享受关外免税,做转口贸易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举例,一家代工企业可以将日韩的化妆品成品进口至自贸区,充分利用保税作用直接中转再出口至欧美,像一般的香水品牌都可以省却30%的关税。
潘雅琼教授告诉记者,由于现在出口退税政策在每个口岸都可兑现,因此,对于励志走国际化的国内化妆品品牌,自贸区的意义并不大。相对来说,做代理贸易业务的可操作价值更大。
对于想在国内运作国外二三线品牌的贸易公司来说,有两种可操作的方式。第一种是常见的成品报关,这种在报关前需要向国家食药监局CFDA进行每个单品的卫生许可和产品成分备案,价格不菲;第二种,可以尝试操作半成品或者原材料进口,进行OEM加工,这只需进行分装即可。
某进出口公司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10个单品计算,备案一个品名的行价是1万元,成分送检费是1万元,办理需要2-3个月不等(涉及功效的减肥、生发等日化保健品的备案甚至长达半年之久),10个商品还没进入市场就要投资20多万元;而如果以桶装原材料进入自贸区,成分备案需3万元,一个月内即办成,17平方米的集装箱清关价2万元,总共算下来才5万元,优惠很多。当然,分装的产品只能表明成分原产地,并非全进口,但这对一些代理商来说,是试验产品是否好卖再决定进口合作的比较稳妥的投入方式。
如今,越来越多外资化妆品品牌希望进入中国这个广袤的市场,分装再报关销售内地或者是中国总代理商委托代工企业进行简单加工,自贸区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新闻链接:
“二次入世”意义的上海自贸区
国际贸易概念中,自贸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自贸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自贸协定,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上 海自贸区是狭义的自贸区,即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根据草案,在试验区内,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暂时停止实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文物法等4部法律的有关规定。在试验区内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同时制订试验区内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等不符的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有人说,这是当前经济体质改革现阶段形势倒逼的必然选择,有人说,它将在中国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释放的信号看,方案最终将可能落实到金融、贸易、航运等五大领域的开放政策,以及管理、税收、法规等五个方面的一揽子创新。上海自贸区不是针对单一城市的“政策红利”,而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