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1-14
  • 阅读量:2037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汪玮 李宇

空降兵,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2年初,遭遇销售低谷的霸王集团开始陆续引入欧莱雅集团的多位销售高管,欲藉此解决终端销售下滑难题,而外界对此亦持乐观态度。谁知一年之后,意图在霸王大展拳脚的原欧莱雅高管团队却不得不黯然出局。

    通过引入外资企业高管来解决问题,被大部分期许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取得发展或突破的本土企业视作良方。以日化企业为例,上海家化、伽蓝、珀莱雅、丸美、美肤宝等企业都在这一方向进行了尝试,但结果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外企高管空降本土企业

    这轮外资高管引入潮中,以伽蓝集团的动作最为高调。自2010年开始,伽蓝便大规模引入外企高管,包括现任伽蓝集团副总裁李维新、张昊、王兵、曹平、陈涓玲、甘正霖、陈凯等多位高管均有在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科蒂、花王等公司的工作履历,而珀莱雅集团现任珀莱雅品牌事业部总经理裴竹祥也来自宝洁,同样上海家化和美肤宝也曾从日本资生堂和韩国COSON公司引进技术研发团队。

    对于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中国高管而言,由于文化差异等缘故,上升通道有限,但进入高速发展的本土企业则不仅可以大展拳脚,还可以获得更具挑战性的薪酬,这可能也是外资“空降兵”络绎不绝的根本原因。

    对于本土企业而言,而引入来自外资企业的“空降兵”,可以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阻碍交由已在外资企业中有着成熟经验的相关个人或团队来处理,这无疑是最便捷和最务实的方式之一。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化妆品报》记者,“以2010年霸王集团遭遇到香港《壹周刊》报道二恶烷事件为例,如果处理得当,此事也未必一定会导致霸王集团连续三年的销售下滑。但由于霸王此前根本没有处理类似事件的公关经验,最终输掉公关战。如果换做一个欧美化妆品企业团队来处理这一事件,相信不会是这一结果。”

    他指出目前大部分本土企业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销售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企业领导及其原有管理层团队在能力和管理方式的提升并不显著。此时,“空降兵”被寄予厚望,在大部分欧美和日韩企业中有过从业经历的管理层都十分受欢迎。由于吸收了这些企业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空降兵”可以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为本土企业带来稀缺的资源。

    师其长技以自强

    当然,本土日化企业对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外企管理层的需求又有着一定区别。本土企业更青睐欧美企业的营销、公关等执行服务领域的高管,而对于日韩企业的人才更倾心于技术研发方面的精英。

    针对这一现象,杭州奥洛菲集团董事长何国光告诉本报记者:“这与各个国家企业发展的总体环境和氛围有必然联系。外资企业的基因不同,则造成各个外资企业管理人才的优势各有侧重”。他分析说,美国企业倾向于做大企业,擅于资本运作;欧洲企业的优势在于品牌的包装,因此人才优势在于品牌营销领域的运作;而日本、韩国企业的配方是其制胜的砝码,单从肤质而言,日本、韩国的化妆品配方更适合于中国消费者。

    因此,不同外资企业高管人才带给本土企业的资源有所不同,本土企业在外企人才引进方面也有所侧重。何国光说:“奥洛菲之所以能够进驻丝芙兰系统,得益于外企高管加入奥洛菲所带来的人脉资源,以丝芙兰为代表的外资渠道非常重视‘人脉推荐’这一因素。鉴于此,奥洛菲针对性地引入多位DiorH2O+等品牌运营背景的外企高管,主攻丝芙兰渠道运作。”

    同样,百货、商超等现代渠道对于以专卖店渠道起家的本土企业来说,都属于比较陌生的领域。而对自然堂、珀莱雅等本土企业来讲,在传统的专卖店渠道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且市场趋于饱和,拓展现代渠道势在必行。因此,“拿来主义”无疑是切入现代渠道最快捷的方法。一位自然堂的渠道商告诉本报记者,自然堂在2010相继引入有欧莱雅、宝洁等外资企业履历高管的重点便是百货渠道的拓展。一方面这些人才有足够的人脉资源,能帮助自然堂快速地打开渠道;另一方面这些人才在外企受过职业化训练,培养了国际化的思维和高标准的行事准则,更能适应现代渠道的要求。

推荐阅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