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1-29
  • 阅读量:1565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张璎

    采访的时候,朱辉亲自到电梯口迎接。有亲和力的笑容、随意的姿态,没有一点老板架子。朱辉戏称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太灵活”。但是,“太灵活”的朱辉却始终坚持过自己的生活,在化妆品这条路上一走就是10年。

如果十年前朱辉没有那么执着,江南的教师队伍会多一名儒雅的老师,可大西北的化妆品行业就会少一个优秀的代理商。

“我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就凭着这一个念头,从师范毕业的朱辉学习了工商管理,说服了固执的父亲,怀抱创业梦,穿越2000多公里来到兰州。

“最幸福的事就是开发客户”

2003年,初到兰州的朱辉入股了亲戚做大流通日化的公司。在那个大流通声势浩大的年代,客户都是自己找上门,占据着市场上最好的档口,公司的生意更是做得风生水起。

在旁人看来,朱辉已经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但拥有三个合伙人的公司却让朱辉感到处处受限,施展不开手脚。

想要话语权,就必须单干。

2004年底,拿着1/3股份的朱辉回到了创业原点,但此时的他已不再是一年多前刚刚离开浙江时那个对甘肃化妆品行业一无所知的“纯学院派”。早在2003年底,眼光敏锐的朱辉就窥见了终端市场的商机,再次创业的他决定进军终端。“那时候做出这样的选择,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他们觉得终端看不见未来。”

刚组建团队的时候,加上朱辉只有五个人。朱辉带着业务员跑市场,最有成就感的事莫过于到了一个地方就能开发一家客户。“那时候开发一家客户,比现在开一场订货会还要喜悦。”

经过一年的磨合,朱辉发现终端市场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庞大,当务之急是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终端品牌。

成为泉润“代名词”

2006年,安尚秀风靡全国,朱辉也因此与泉润结下不解之缘。接手泉润的第二年,朱辉正式注册成立了兰州海贝化妆品有限公司。从此,海贝就成了泉润在甘肃的代名词。

“在最困难的时候,团队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朱辉自豪地说:“团队里两三个人组织一场活动,就能销售两三万元的产品。”与此同时,细心的朱辉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自己配备活动物料,看起来有点“土”的锅碗瓢盆成功勾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为了推广泉润,朱辉每到一个地方就聘请十个当地人,挨家挨户发抵用券、宣传单。“地毯式”的地面推广加上当地报纸的广告宣传,让曾经无人问津的泉润一跃成长为甘肃家喻户晓的品牌。

短短两年时间,泉润以燎原之势在甘肃市场迅速发展,成为当地行业补水类第一的品牌。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泉润在甘肃市场的成功让朱辉从众多代理商之中脱颖而出,海贝公司也一步步发展壮大。2008年初,朱辉接下第二个品牌——嘉年华。仅一年之后,甘肃嘉年华的销量就做到了西北五省第一。2011年,朱辉又依次签下了嘉媚乐、B+洗护、奥洛菲等品牌,把海贝公司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护肤专家”。

“我对团队成员说,只要你们能接下新的护肤品牌,公司都能操作起来。”十年的沉淀,朱辉对目前已拥有近60人团队的公司操作护肤品牌的能力尤为自信。

为了避免多个代理品牌间的竞争,朱辉将各个品牌的网点严格区分。嘉年华定位于BC类客户,而奥洛菲和泉润虽然都定位于A类客户,但奥洛菲和泉润不会交给同一家店销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制定好了规则,客户也能理解。”

朱辉坦言,身为浙江商人,自己在创业伊始最看重的还是“利”。但在甘肃“泡”了几年,“情”成了朱辉做生意的第一原则,“不做暴利生意,只做合理生意”也成为了海贝公司遵循的理念。“我一直努力让供应商和客户都感觉到,跟海贝合作是一种幸福。”

“其实,我也有过徘徊。”当看到身边的朋友上亿规模的生意,朱辉也曾困惑自己是否入错了行。但对供应商、客户和团队的责任让朱辉坚定了下来,“既然自己崇尚的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就不能违背自己的初衷”。

遥想创业之初,朱辉曾因外地人身份而备受质疑——一个外地人能在西北做多久生意呢?而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仅打消了客户的偏见,更赢得了业界的尊重与认可。如今,朱辉更多地开始思考化妆品行业的未来。参与组建兰州洗涤化妆品商会、让行业更加规范化、加强行业联合……朱辉有了新的“创业梦”。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