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2-03
  • 阅读量:1512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杨烁

多数专业调查机构和国际化妆品集团预测,中国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大美容化妆品市场的位置,并且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一大化妆品消费市场。作为连接世界的贸易自由口岸,香港是诸多国外化妆品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前沿阵地,在港举办的第18 届亚太区美容展也再次出现展位扩容、人流如织的繁荣景象。

国家展团风格鲜明

在亚太区美容展上,1E馆汇聚了22个国家团体展馆,创历届规模之最。其中,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波兰等欧美国家展团均呈现了各自不同定位的化妆品及彩妆企业。

彩妆是美国馆的最大亮点。在约50家美国参展化妆品企业中,有七成是以彩妆为主的公司,鲜艳、前卫、大胆成为多数美国参展彩妆企业的核心特征。美国NYX彩妆是本次展位面积最大的品牌之一,其彩妆涵盖了眼影、腮红、粉底、唇彩、甲油等所有彩妆品类,单品及色系超过300SKU。该品牌展位相关负责人告诉《化妆品报》记者,彩妆未来将向使用方便简单、易卸妆、使用安全的趋势发展,同时她表示对中国彩妆市场潜力非常看好。

法国馆依然是最大的国家展馆之一,香水、护肤品、药妆和OEM制造是其核心参展企业,中小企业和欧洲超市品牌依然是此次参展主角,主推复合香型、抗衰老、安全抗敏等概念。Cosmetic Valley再次亮相,这是法国一家著名的专业美容化妆品推行机构,由诸多具备尖端科研技术、涉及市场营销、咨询、培训等各方面160多家机构所组成,致力于帮助美容化妆品企业快速成长。

德国化妆品企业参展规模仅次于法国、美国。多数德国企业集中在抗衰老护肤、专业彩妆、美容工具、美体仪器等制造领域,其参展也多为中小型化妆品企业。

德国化妆品、盥洗用品、香水及清洁工业协会贸易代表Bernd Stroemer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德国绝大多数化妆品、彩妆和个人护理品企业都是家族型企业,习惯于低调和稳步发展。但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他们开始重视经营策略的改变。通过多次参加亚太区美容展,他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并表示将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另外,澳大利亚参展团中,80%的护肤品企业主打有机认证、天然植物、安全护肤等核心理念,清新、简约、中高端的企业定位让参观者印象深刻。但是受到中国对“有机化妆品”概念的严格限制,澳洲有机类化妆品想要依靠独特卖点进入中国市场销售,还将面临法律法规和主流护肤概念的双重挑战。

韩国、日本展馆的参展企业更加接近亚洲市场定位,主要以护手霜、面贴膜、BB霜、OEM制造、家庭美容仪器等企业为主。其中,日本的家庭清洁皮肤、电波拉皮、抗皱祛斑、精华导入类美容仪器生产企业占到约40%的参展比例。一家韩国参展企业推出的只需用清水浸泡就可反复使用的面贴膜产品,成为这一品类中最为突出的创新亮点。

彩妆、包材、面膜成中国企业参展亮点

在亚太区美容展这一化妆品企业寻找东南亚及泛太平洋地区市场的前沿平台上,中国市场的潜力以及这个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与发展,依然是全球化妆品行业重点关注的方向。此次亚太区美容展上,中国参展企业也集中展示了在包材、灌装、OEM、彩妆等领域的领先优势。

90后消费群的迅速崛起,使中国彩妆市场消费以超过30%的比例快速稳定增长,彩妆在零售终端占有率接近15%。这一利好的发展趋势也催生了卡姿兰、兰瑟、玛丽黛佳等一批中国本土成功的彩妆品牌。其中,兰瑟、蕾琪等中国彩妆企业参加了此次亚太区美容展,不仅展示了睫毛膏、眼影、唇彩、粉底等明星单品,同时以专业彩妆代加工企业身份亮相展位,不仅为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提供了OEM生产合作机会,并且还将成熟的彩妆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与当地代理商合作进行铺货销售。

据了解,目前中国本土包材生产企业中,泵头、PET瓶、玻璃瓶、纸盒等包材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位于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区的包材、外盒制造企业再次成规模组团参加此次亚太展。中国内地包材及生产制造参展企业超过200家,另外,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包装、OEM参展企业也超过了100家。

此次参展的中国企业中,诺斯贝尔(中山)无纺日化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面贴膜OEM代工企业之一,日均生产能力超过70万片。该公司副总经理范展华告诉本报记者,面贴膜未来将向重视使用体验和效果的方向发展,其使用量也将迅速增加,面贴膜企业需要更加深入去研究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莹特丽科技(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也在此次亚太展上高调亮相。该公司护肤品战略市场企划主管余其心告诉本报记者,除了彩妆品类的研发和代加工以外,莹特丽公司也已在功效型护肤品的抗衰老技术领域获得研发和生产方面的突破。他表示,中国市场客户在近几年里也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过去合作客户主要关心成本价格,现在越来越多的客户会重点了解新技术、创新点和差异化,价格已经放在其次的位置。

进口审批依然是门槛  市场理念仍存差距

随着新型的非动物测试和体外筛查技术日趋完善,非动物性化妆品检测试验的立法也变为现实。20133月,欧盟国家全面禁止销售和进口经过动物测试的化妆品(含原料)和牙膏、肥皂等日化产品。而目前在售的化妆品,如果使用了历史上进行的动物测试结果,可免被禁。

截至目前,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然对进口化妆品安全性有着严格规定,进口化妆品公司仍必须采用动物测试以获取合格数据。由于中国法律对进口化妆品有严格的登记许可规定,产品若使用了任何一种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的原料,都必须经过一系列安全检测才能获得销售许可,而部分测试只能用动物实验完成。

长达12-18个月的审批周期,无法预估的检疫申请报告次数,以及因为某些成分不被允许使用而被否决的极大可能性,国家质监总局对于进口化妆品的审批规定,对于绝大多数亚太区美容展上的欧美企业而言,仍将是一个不易跨越的门槛。

另外,虽然香水、彩妆、有机化妆品、生物细胞美容技术都是欧美企业核心优势,但是从此次亚太区美容展的总体呈现来看,欧美彩妆企业虽然品类齐全、技术领先,但是在主流色系和包装风格方面与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尚存在巨大差异,难以被主流消费群接受。香水产品除了依靠品牌价值、广告、文化内涵确保市场份额和销售以外,中国市场尚未形成香水主流消费意识,绝大多数欧美香水短期内在中国市场仍然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至于有机化妆品和生物细胞技术,由于理念和科技过于超前,仍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在中国市场获得足够多的消费群体。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