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3-30
  • 阅读量:1149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黄雨珊

“停下来,享受美丽”,这句小清新的广告语让美即红遍大街小巷,品牌的橱窗广告甚至一度遍布半个中国的公交站和地铁线。但自去年8月宣布被欧莱雅收购后,“美即还能美丽多久”的争论就在业界甚嚣尘上。随后,美即最新财报中曝出2013年下半年利润较上半年下滑近八成。难道“膜王”即将陨落?

20143月,美即控股正式宣布推出子品牌“极上”,主攻专营店渠道。这一消息让业界重拾信心,又一次看到了美即停不下的奋斗姿态。“膜王”再出发,可否将美即重新带回高利润时代?


净利润下滑

总部位于广州的美即,早期以面膜代理起家,从此迅速崛起,2010年成功登陆港交所。比较美即控股2011年和2012年的财报可以看出,该公司2011年销售业绩为9.57亿港元,2012年攀升至13.49亿港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达2.05亿港元。而根据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数据显示,美即品牌在中国面膜市场的份额高达26.4%,稳坐第一把交椅。

2013年之后美即的脚步开始放缓。截至20131231日之前的6个月财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2732万港元,相比上半年的2.07亿港元,下滑幅度接近80%

尽管美即控股官方并没有给出净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但解读其财报即可发现美即2013年下半年的存货量较之上半年环比增加343%,同时,经销商数量和终端门店的扩张也让美即的支出大幅攀升。某证券公司一位分析师表示,这表明美即实际销售量没有达到其生产预期,导致了高库存,“卖得少了,花得却多了,净利自然就降下来了。”

据了解,美即的营销费用占其总销售额的60%,随着面膜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这种高营销投入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同时,利润的下降、单一品类的发展瓶颈也随即凸显。

在美即之后,许多本土品牌和中小企业纷纷跟进,如依琳娜、草舍名院、金蔻等都很快占有一席之地。北京盛世传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刚表示,美即在品类的立体结构搭建和细分延展性上存在漏洞,以致未能抓住时机进行产品延伸,留给竞争对手很大的生存空间。

新的利润点到来?

有分析认为,走全渠道经营路线的美即,网点遍布商超、专营店、百货等各个渠道,虽然覆盖面广但是渠道挖掘深度显然不够,而且长期以来的全渠道运营也消耗了美即大量的市场营销推广费用。

为了寻找高利润增长点,20143月,美即携新品牌面膜“极上”亮相广州新品发布会。作为美即控股的子品牌,美即官方介绍,极上定位高端,以“浓润深透”和“面膜SPA”为理念,主攻专营店渠道。其在价格方面远高于美即面膜,定价不低于19/片。在材质上,选用弹力纳米纤维膜材质,外包装也采用市面上最流行的土豪金, 彰显产品的高端大气。

美即控股官方表示,极上在市场推广的策略方面会跟美即品牌的小清新风格有所不同,目前产品为初始阶段,极上会在下半年根据实际策略来规划广告投入,以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在产品策略上,极上会坚持单品销售,会有一套专有的产品销售规划,与美即分开。

这是继去年8月宣布将被欧莱雅收购后,美即控股首次推出新品。据记者了解,代理商对于极上的态度基本分为两种:与美即合作时间较久的代理商大多持观望态度,而未曾与美即合作过的代理商则对极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信心。“这两种态度好比围城一般,城里城外看到的景色是不一样的。”吴志刚表示。

台州黛露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黛斌表示,与美即合作的时间比较长,这次还未订购极上的产品。他选择观望的原因在于,首先,美即面膜的窜货现象比较严重,担心极上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其次,随着美即被欧莱雅收购,欧莱雅会给美即多少“特别关注”, 未来欧莱雅对美即现有的渠道管理会有什么动作,这些暂时还无从知晓。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理商也说出了其顾虑:极上与美即分开运作,美即会投入多少钱做极上,能不能做得和美即一样成功,这些都还是未知。

但也有很多代理商慕名而来,表示看好极上的市场前景并有意代理,目前和美即处于初步洽谈阶段。天津思宇浓商贸总经理耿贵刚表示,极上作为美即的子品牌,依托美即雄厚的背景,被欧莱雅收购也有利于美即向高端市场发力,相信这款面膜会给专卖店带来极大的优惠政策和足够的利润空间。

据了解,美即子品牌极上3月份的招商会进行得非常成功,但是接下来销售业绩能否如美即所愿,还有待极上面膜真正落地门店后的实际运作。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