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4-16
  • 阅读量:1727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李宇

41,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审议通过的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55) 正式开始施行,标志着国内化妆品有机认证之路正式被叫停。

事实上,在此之前,国内有关化妆品的有机认证早已“被除名”。虽然主打有机概念的国内外品牌已悄然改变了其有机宣称,但无一例外仍在观望并等待着监管部门对有机化妆品认证的重新开闸。

“有机”不再

按照职责分工,质检总局制定《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而具体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则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认监委”)负责,而2012年认监委更新的《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已将化妆品去除,这意味着化妆品在国内已无法获得“有机”认证。

与此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认监委联合发文规范有机认证过程监管。按照规定,杭州万泰等认证机构将不得再认证有机化妆品,即使在国外取得的欧盟ECOCERT有机认证亦不能用于国内有机宣传。

如此,有机化妆品在国内正式被宣判“死刑”。随后,多家涉及有机概念的品牌在宣传中取消“有机”的说法。

认监委相关负责人在解释为何取消化妆品有机认证时称,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过“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119630.4),要求有机配料含量等于或高于95%并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加工产品,方可标注 “有机”字样,而化妆品目前很难保证其生产、加工过程的天然性。

有化妆品上游供应商对取消化妆品有机认证表示赞同,他告诉《化妆品报》记者:“目前我国有机产品的认证主要集中于食品领域,而化妆品领域所谓的有机主要是针对其原料,但同一产品动辄加入数十种乃至上百种不同原料,这使得认证及监管难度极大。一个典型现象是,当前化妆品市场有机概念频出,而相关监管滞步不前,导致通过有机概念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暂停有机认证和宣传亦是无奈之举。”

取消有机认证无疑将影响众多相关国内外品牌。悦木之源、欧舒丹、茱莉蔻等跨国品牌避谈有机,韩后、嗳呵等国内品牌也开始改变宣传焦点。

上述供应商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全球对于有机化妆品认证的标准并不统一,在他看来,中国有机化妆品认证开闸的条件之一即是相关部门能够在有机化妆品认证技术上实现较大突破,以及认证机构相对规范,这一过程至少需要数年才能完成,因此,有机化妆品短期内将很难再现市场。

前路漫漫

尽管有机化妆品在全球市场已成潮流,同时在PCHi(中国国际化妆品个人及家庭护理用品原料展销会)等化妆品原料展中,有机化妆品和有机原料的宣传也已成燎原之势,但目前中国有机化妆品市场并未从根本上保证环保原料的无污染生长、特定环境萃取、生产、灌装、储存等流程的标准制定。

在上述供应商看来,目前我国有机化妆品市场中,品牌、消费者以及监管部门都尚未做好准备。“品牌仍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并未能全力构建和寻找与之相对应的生态产业链;消费者亦有盲从心态,对有机与天然等概念并不具备良好识别能力;而监管部门则更为滞后,技术与理念相较国外都有较大差异。有机化妆品市场的成长仍任重道远。”

因为监管政策的变动,此前宣称有机概念的许多品牌都不得不更换其宣传卖点,然而也有部分涉及有机概念的品牌仍处于观望阶段,并未完全放弃这一市场。

自称“中国第一个且唯一一个有机护肤品”的韩后受“韩后有机”风波影响后,已将其原产品包装上有机字样进行部分更换,但在京东、天猫等电子商务渠道中仍在进行有机概念宣传。

另一家主打有机概念的护肤品牌三草两木则宣称他们会坚持取得欧盟ECOCERT有机认证。在三草两木企划部经理徐岚看来,“国家取消认证是因当前中国有机市场还不规范,但全球其他国家的认证仍在进行。尽管我国现在化妆品宣传中已不能使用有机字样,但我们至少可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一旦未来有机化妆品市场放开,三草两木即可取得先发优势。”目前三草两木在其宣传中已使用“自然生态”字眼替代有机称谓,但其官网仍保留了“有机”概念的表述。

事实上,受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影响最大的还是以悦木之源、欧舒丹为首的跨国品牌。按照规定,进口商或者代理商在进口有机产品时,未获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其包装、标签及产品说明等资料中标注的“有机”“ORGANIC”等标识,应进行相应整改,不得作为有机产品销售。据悉,杭州大厦的新西兰有机护肤品牌Trilogy甚至遭遇“定点清除”,从商场撤柜。

而对已进入中国市场的悦木之源、欧舒丹、茱莉蔻等以有机定位的跨国品牌来说,在全球市场皆主打有机概念,却不能在中国做有机宣传,处境可谓尴尬。目前,悦木之源以天然替代有机,茱莉蔻则以活机护肤作为品牌定位,欧舒丹在其官方网站以及媒体宣传中也隐去了有机概念,但尚未以其他概念替代。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