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沃尔玛水星楼店正式开业,营业面积达1.6万平方米,当时引起了常德零售业界的震动,却在5年之后黯然退场。而这仅仅只是湖南乃至全国KA(本文主要指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零售业态)卖场调整的冰山一角。
衰退明显 市场调整
《化妆品报》记者近日获悉,除沃尔玛外,湖南多家KA连锁都在酝酿网点关张事宜,零售巨头新一佳、家润多皆位列其中。
湖南一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湖南的KA卖场网点正呈现收缩势头。湖南新一佳预计今年将陆续关闭常德与长沙的两家门店。而其势头最好的通城店(2001年开业)与星沙店(2004年开业)门店租期也将于2015年到期,届时新一佳是否还能承受高昂的租金还是未知数。如果谈判破裂,新一佳今明两年至少关闭4家门店。”
而在此前,新一佳益阳店已于2013年6月关门停业。
2000年进入湖南市场的新一佳无疑是湖南商超的重要骨干。新一佳连锁超市集团总裁李彬兰曾于2009年雄心勃勃地表示,“未来五年,新一佳将在湖南二、三线城市投资5亿元开设50家新店,目标是在湖南扩张至100家门店,届时门店销售业绩将达150亿元。”
五年后的现实却让李彬兰这一雄心折戟沉沙。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新一佳在湖南拥有27家大型超市,其中仅长沙就达14家,而后其开店速度明显放缓,2011年,湖南新一佳门店数增至31家。
进入2013年,新一佳却开始陆续关店。
除新一佳外,酝酿关店的湖南KA连锁还有湖南本土零售巨头家润多。据悉,家润多将在2014年陆续关闭衡阳与长沙东风路两家分店。
作为湖南商超渠道代理,湖南一言日用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营收增长 盈利反降
事实上,KA卖场出现衰退并非湖南一地独有,它在全国市场都不同程度陷入下滑泥潭。公开资料显示,包括沃尔玛、乐购在内的众多知名KA连锁在2013年均出现关店现象,其中沃尔玛去年连续关闭14家门店,创下一年中关店数量最多的历史记录。而这种关店趋势今年还在继续。
虽然作为企业市场调整的手段,KA门店关闭在成熟市场也属商业常态,并不能仅因此就判定整个KA业态的衰退,但反应整体KA生态的晴雨表——KA业绩与盈利亦开始呈现放缓趋势,KA业态的不景气可见一斑。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
业零售额同比增长8.9%,较上年增速放缓1.9个百分点,零售业整体连续两年呈现增速下滑趋势,为2005年以来最低。其中化妆品零售额增长10.3%,较上年降低2.8个百分点。
知名KA连锁代表沃尔玛与家乐福也表现不佳,2013年其销售额分别下滑6%和2%。
转视国内其他大型KA连锁卖场,虽然大部分营收业绩有所增长,但盈利下跌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上表所示,2013年12家上市的大型KA连锁卖场中,仅高鑫零售(旗下拥有大润发及欧尚两大卖场系统)、永辉超市、人人乐、步步高、卜蜂莲花五家KA连锁发展较为良性。尽管有11家营收呈正数增长,但在净利增幅上华润万家、联华超市等7家KA连锁却是不增反降。
在
上表显示,2013年国内零售市场盈利增长最为出色的KA连锁是人人乐,在关店致其营收下降1.53%的压力下仍实现净利润增长126%。其官方表示:“公司通过强化毛利率管控,2013 年度综合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长0.69 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加强成本费用控制,2013 年度费用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41 个百分点。”
记者获悉,在2012年全年亏损近9000万元后,人人乐在2013年主要通过关闭多家亏损门店、减少大家电与针纺类产品经营面积来提高坪效等方式控制亏损,但也有供应商表示人人乐2013年扭亏为盈的主要手段是大幅度的人员裁减。
谁在围堵KA?
编者按:沃尔玛在华掀起“关店潮”,家乐福有传闻被收购,卜蜂莲花剥离亏损门店……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际KA连锁卖场,近几年来在中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其一度高度扩张的野心逐渐隐没。来自市场竞争的重重压力,网上零售急剧增长,自身经营不善,以及前几年高速扩张留下的后遗症等,使其不得不收紧战线,调整格局。同样面临压力的还有本土大型连锁KA卖场。神话破灭,危局出现,大型KA连锁卖场的围剿者都来自何方?本报对此做了简单梳理。
电商冲击
电商平台在低价促销中不断吸引消费者,实体零售市场开始被蚕食,同时倒逼线下KA连锁卖场。
据悉,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总额超过10万亿元,近些年来年均增长已超过30%,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从过去以中小企业为主延伸到大型品牌企业,从过去一些标准化行业到现在涵盖几乎所有的行业,而“十二五”电子商务交易额预期目标为2015年达到18万亿元。
面临电商带来的竞争压力,实体零售业转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前不久,湖南零售龙头步步高的电商CEO李锡春在中国连锁业O2O大会上透露,步步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体+线上”的综合零售商。
但从一些“试水”情况来看,传统零售商的“网店结合”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本土超市逆袭
在我国零售业进入微利时代的当下,原本占据绝对强势地位的国际KA连锁超市接连遭遇成本、电商等多重冲击,关店风潮愈演愈烈之际,许多区域性本土超市凭借扎根本土、服务社区实现“逆势崛起”。
其实,在部分地区,“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情况早就存在。比如成都的红旗连锁和互惠超市,武汉的武商量贩和中百仓储,江苏的苏果超市,天津的津工超市,石家庄的北国超市,保定的惠友超市,拉萨的红艳超市等,都曾凭借本土化优势实现对国际KA连锁的“弯道超车”。
本土超市的优势在于它更容易贴近当地市场。比如,某本土超市要下乡,它就强调要与农民消费群体“三贴近”:一是打造标准化环境,让农民不进城也能享受到现代都市的购物环境;二是紧贴农村消费群体实际需求;三是不但“卖”,而且“买”,往往一个乡村门店就是一个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的收购站。据悉,南京江宁区供销合作总社2000年在东山镇投资创办的岗山超市,如今已遍布当地农村大部分社区。
除了更贴近当地市场,本土商超的另一“法宝”是延伸服务触角。比如武汉中百超市推出提供交水电费、公交卡充值等公共服务,既接了地气,又聚了人气。
成功突围的本土超市都有一个共同思维,即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围绕百姓需求特点不断创新,坚持走本土化之路。
便利店抢食
商务部近日发布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显示,零售业发展规模增速放缓,但便利店业态却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一方面,国内已有7-11、罗森、全家三大日系便利店,再加上本土的好邻居、快客、物美等品牌;另一方面,如同深圳百货巨头天虹商场等百货业态也宣布进军便利店行业;此外,更有京东商城与全国15座城市的上万家便利店开展O2O合作……
与KA大卖场业态相比,便利店具有客单价高、承租能力强、服务功能完善以及客户黏度高等特点,在实体零售行业并不景气的时代,以便利店为代表的社区型商业未来或将成为下一个行业制高点。
在湖南,越来越多的本土超市如步步高、家润多都开始涉足便利店这一“小而美”的经营业态,长沙不少社区内更是出现了便利店扎堆的现象。
去年12月刚刚启动“O2O战略”的步步高集团,目前已拥有汇米巴便利店80家左右,覆盖了长株潭三个省内重要城市。步步高集团总裁陈志强介绍,汇米巴便利店自2011年开始运营以来,营业额已实现47.58%的增长。他还透露,在未来1至2年中,汇米巴店铺数将增至500家。
作为湖南地区较早涉足商超经营的家润多,在2013年也完成了对长沙市内19家标准超市向社区化便利店转型的改造。
据湖南家润多超市有限公司标超事业部总经理杨刚介绍,今年将在市内大型社区口,甚至是社区内增开15至20家门店。
(据相关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