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5-15
  • 阅读量:1162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刘颖

    CBO记者 刘颖

     平安再一次公开违背自己两个月前的承诺。

     5月13日下午,上海家化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决定解除公司总经理王茁职务并由现任公司董事长谢文坚接任,同时接受CFO丁逸菁递交的辞呈。这是上海家化继葛文耀“被退休”后又一人事“地震”。

    对于罢免,王茁是唯一给自己投了反对票的人。

    作为此前葛文耀重点培养的“接班人”,王茁被业界看作是留守在家化内部很有分量的“葛系”旧部。今年2月的上海家化的公告曾做出“12个月内维护管理层稳定、不改变现任董事会成员”的承诺,而短短不到两个月,平安就再次违背自己的“诺言”。

    机构开始看淡家化  部分心态从“长期持有”变“投机”

    “有了去年葛文耀的事件,这次人事调整在我们的预期之中。”广东某证劵总监告诉记者,“平安信托三月的审计事件早有图谋,肯定要找一个人出来负责,趁机拿王茁说事儿,对平安来说是驾轻就熟”。在他看来,这是后葛文耀时代人事调整的必然。

    尽管对于拿下王茁外界早有预期,但是短期内,平安具体会再做什么动作,仍然没有头绪。

   “家化的股票还会继续跌下去,但已经过了最坏的时期。投资者对平安下一步的举动都在观望,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上述证券经理认为,如果说很多基金依旧持仓,是因为对很有“后台”的平安信托还抱有希望。此外,持仓也并不说明是支持态度,对于一些基金来说,必须要求一个最低持仓比例,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对家化的投资也是无奈之举。

     从上述证卷总监的口中不难听出,部分机构对家化的态度已经开始发生细微的变化,从热捧到冷静,现如今似乎已经有了几分看淡的味道。观望平安的操作,然后“投机”的心态开始蔓延。

    家化十大股东中,此前力挺家化的易方达基金一季度已经减持了435万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基金对上海家化持股比例由去年年末的36.55%进一步下降至今年3月末的22.54 %,累计持股数量也从去年年末的23743.92万股大幅减持到了14643.65万股,基金骤减了9100.27万股,大幅减仓38.33%。

     由于已经经过一轮减仓,本次王茁被罢免在股市上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砸盘”。今日(5月14日),家化(600315)股票开盘后小幅震荡,收盘时股价下跌2.25%。很显然,机构和大户已经早有准备。

    坐在“火药桶”上的谢文坚
   
    与王茁一样,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开始迎来命运转折点的,或许还有谢文坚。平安摆在谢文坚面前的,并不是一个好收拾的摊子。

    据了解,今年6月6日将是家化员工股权激励新一轮解锁的日期,届时1500多万股的员工股权激励股将被允许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同时,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上海家化原本已经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6月前,出台第三期股权激励计划。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平安急吼吼将王茁“罢官”是否别有深意?

    “如果这部分股权激励员工是以自然人的身份签订的合同,就不影响后面的兑现,反之如果离职就什么也拿不到”分析人士指出。

    假如平安真的以“扫地出门”的方式,冷酷无情的来处理王茁的问题,难免不在其它员工心中留下“兔死狐悲”的情绪,这将是平安稳定人心的一大隐患。

    根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王茁本人很可能会聘请律师按照《劳动法》提出申诉。

    在人事上,留给谢文坚更大的难题广大中层干部的稳定问题。

    王茁就曾指出,家化在人才留用方面“既有近忧又有远虑。”由于家化目前的薪酬体制是拿到股权激励的员工待遇高于水平,而没拿到股权激励的员工待遇则低于行业水平。所以,家化在中层干部留用上的近忧是,自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期间引进的25名人才,一直没能拿到股权激励,已经有品牌经理因此辞职。

    远虑是,上海家化目前已有股权激励的人,2015年将全部解锁,届时将成为自由身。如果2015年6月前不能再推行股权激励,届时人才流失的风险会很大。

    谢文坚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在调整的过程中,势必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原本有王茁在中间可以成为谢文坚和中层干部之间矛盾的缓冲,现在谢文坚直接兼任了“总经理”,矛盾冲突会变得更为直接。王茁没走之前,家化的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在经营理念上的分歧是主要矛盾;王茁走之后,这种主要矛盾会变成家化中层干部和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吗?处理不当,必然引起中层干部大范围流失,这对家化和谢文坚自己都绝对不是件好事。

    另一方面,由于沪江工厂停产和青浦工厂被要求搬迁,家化短期在供应链上很可能出现比较眼中的问题。

    如今,摆在谢文坚面前的,实际上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家化。在员工利益、机构、平安以及葛文耀多方利益的旋窝中,说谢文坚坐在火药桶上,一点也不为过。

    家化再次被卖只是时间问题

    一个做医疗器械的职业经理人跨界操盘化妆品企业胜算几何?业内人士和投资者对谢文坚的经营智慧多持怀疑态度。

    去年八月,《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任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葛文耀时,他表达了对中国化妆品专营店渠道的看好,并公开表示,其为家化制定的“多品牌、多渠道”战略“可以管家化3-5年的发展。

    然而,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战略并未延续。针对专营店的恒妍几乎被放弃,电商品牌茶颜也少见有推广,药妆玉泽更是无从寻迹。以王茁为代表的“葛系”在资本家面前难寻话语权,从今年上半年情况看,谢文坚的战略思路已经开始占据了上风。

    有分析人士认为,背离葛文耀原本的超级品牌和渠道、品类品牌的金字塔策略,谢文坚的思路是希望将家化资源集中、投入到六神、佰草集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成熟品牌,这从短期来看,或许能有效提升上海家化业绩,但是从长期来看,缺乏对新品牌的培育和投入,其长期的后继增长可能会有瓶颈。

    但是,平安为什么找一个做医疗器械的职业经理人来操盘一家化妆品企业?

    如果真的是单纯的投资做实业,平安信托不会在收购不足两年就在董事会派驻自家人。上述广东证券总监以华润投资万科为例做对比,作为万科大股东的华润一直保持着万科的独立运作,从未派驻任何自己派系进入管理层。“肯定是平安想做的事情屡屡遭到诸如葛文耀等实业派的反对,因此才不顾舆论,大手笔搞起人事斗争。”

    当百年民族品牌沦为一桩资本买卖,几经动荡的上海家化令多方人士担忧,对其未来命运有很多猜想。在斗争一开始,就有财经评论员总结认为,对于平安来说,转手卖掉家化才是收益最大化。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