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火了,原液热了,雨后春笋般的小品类成为代理商以及品牌大佬挖空心思寻找的另类金矿,但仍有一些细分市场被掘金者给漏掉了。
被忽略的,就有足部护理产品。《化妆品报》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与脸部、手部护理等品类的热闹相比,足部护理产品在专营店、KA卖场等线下渠道却相对冷门,难觅踪迹,只能偶见一两款外资品牌足霜或足膜。
而在线上,一款名为“半亩花田”的足部护理品牌却在淘宝销售火爆,该品牌拥有足膜、足霜以及足跟防裂霜三个系列产品,其中标价79元共8片的足膜组合套装,今年4月销量高达17321件。从这份亮眼的数据中不难看出,足部护理品类并不缺乏消费市场。
线上线下“冷热不均”
线上淘品牌争霸,线下本土品牌缺席。在河南海岩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强看来,足部护理市场才刚刚萌芽,未成气候,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正是本土品牌出击的绝佳时机。
5月初,本报记者走访华中地区KA卖场以及各大连锁专营店时发现,足部护理市场无论是从产品数还是陈列面上来看,都相当“凄凉”。在沃尔玛和大润发的身体护理区域,当记者提出需要一款足霜时,导购小姐直接摇头说没有。
在品类相对齐全的丝芙兰、莎莎、万宁与屈臣氏连锁系统,记者也发现,除万宁有专门的足部护理产品陈列区外,其他三店均将其与手部护理、身体乳等品类摆放在一起,归为身体护理品类。
粗略统计,能在市面上看见的足部护理品牌数不超过10个,而且,足部产品的SKU偏少直接造成其陈列面狭窄,加之消费者足部护理观念薄弱以及品牌商的不重视,这些“冷门”产品都被放置在货架的最底层,如果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其身影。
在武汉市大洋百货的佰草集专柜,记者也没有找到传说中的佰草集足霜和脚部磨砂膏。佰草集BA告诉本报记者,佰草集的足部产品在专柜都没有进货,只能在佰草集官网购买。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娇韵诗以及露得清的柜台,这些品牌均有足部护理产品,但线下却神秘“失踪”。广州佳利敏首席运营官纵明透露,“足部产品被这些品牌作为边缘化产品来经营,销量并不好。”
线下足部护理市场的另外一个典型特点是价格较高。记者在万宁发现,爽健滋润保湿足膜两片装高达55元,相当于5片美即缤纷系列面膜的价格;四大专营店里的足霜除万宁、屈臣氏拥有自有品牌产品外,其它均为进口产品,动辄上百元,最贵的要数欧舒丹的乳木果油润足霜,200ml规格标价为240元。
与线下既少又贵的现状相比,线上足部护理品牌却现“百花齐放”,且价格亲民。本报记者5月10日在淘宝网上搜索足部护理品类,共搜索到187个品牌共2.54万件宝贝,润足霜、足膜、脚跟修复霜、足部磨砂去角质膏等产品应有尽有。其中既有娇韵诗、资生堂、科颜氏等国际大腕,也有百雀羚、嘉媚乐等本土品牌,但销量领先的却是淘品牌。在淘宝全网的所有足膜产品中,销量排名第一的是番茄派的全效嫩白去死皮蜕皮4片组合套装,售价39.6元,淘宝显示其累计销量近15万件。其次为半亩花田与轩诗雅足膜,清一色是淘品牌。
本土品牌不妨一试
“国内足部护理市场还留有很大的空白。”这是纵明对国内足部护理市场分析调查后的判断。2013年底,他将德国知名护肤品牌佳莉敏引进中国。在今年5月的上海展会上,佳莉敏的足霜产品颇受代理商欢迎。“足霜作为差异化产品,不仅可以拓展专营店的品类结构,还是专营店新的利润增长点。” 纵明坚信,随着消费者足部护理意识的加强,足部护理产品两年内将会迎来爆发期。
“河南省比较大的本土专营店里也有足部产品,足膜、足霜以及磨砂膏都有,但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情况不佳。”于强尚未在河南市场发现有特色的足部护理品牌,“市场上缺少足部护理品类的领导品牌。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品类,与其竞争角逐处于白热化的面膜品类,还不如选择这个差异化品类,试一试。”
在纵明和于强看来,足部护理市场前景可期,本土品牌在国内这一市场尚处空白的当下,或可奋力一搏。
于强认为,国产品牌首先在价格上具有优势,能够借助国内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产品价格。其次,与线上淘品牌渠道受限相比,线下渠道品牌拥有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纵明告诉本报记者,在足部护理市场,除欧舒丹和娇韵诗的足霜在市场上拥有不错口碑外,本土品牌至今仍无一叫得响亮的名字。他因此认为,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一个强势专注于足霜的本土品牌定能有所作为。
“等到足部品类开始大爆发时,再进入这个市场,就很难成功。”于强强调,在品类细分的趋势下,本土品牌若能抓住进入足部护理市场的良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崛起一个足部护理中的“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