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8-02
  • 阅读量:2073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赵竞

如今,洗护产品旺季到来,出货量加大,企业对化妆品软管类包材的需求直线上升。加之,BB霜产品暗战不断,也日渐成为软管的消耗大户。

《化妆品报》记者在走访化妆品软管市场时了解到,目前,挤出软管仍占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进入化妆品制造领域仅三年的复合软管,正以材质、印刷和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优势挑战着挤压软管的霸主地位。


PE挤出软管耗时耗工  

复合软管工艺现重大突破

广州瑞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德熙从事塑胶软管的研发及销售工作十多年,他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塑胶软管的材质较为单一,以PEEVOH五层管为主。其中,PE软管占九成市场份额,占据绝对的主流地位。

PE挤出软管有一个十分明显的软肋。其生产工艺流程较长,涉及拉管、铸型、胶版印刷和烫金等多道工序。据杜德熙透露,“每一道工序都需投入人工,生产效率偏低,人工成本大。”通常,PE挤出软管的交货周期为三至六个月。杜德熙坦言,“对于一些线上品牌而言,这实在是太慢了”。 

三年前,广州瑞远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引进了瑞士复合软管生产设备,使其软管材质和印刷工艺两方面出现重大突破。软管材质呈现多样性,PEUHOPP和铝膜等材料层出不穷。

本报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展示的样品中有一款用特种纸制造的软管,纯天然纸浆的含量高达60%。而另一款复合软管在制造之初就加入了玫瑰味香精,且管装内容物以玫瑰萃取物为主。由此,将嗅觉因素融入其中,产品的内容物可以通过包材来呈现。

事实上,品牌所要传递的信息通常以视觉表达,因此对产品外包装印刷工艺的要求向来不低。但在挤出软管的制造工序中,铸型在先,印刷机只能进行“曲面印刷”,制造出来的塑胶软管非常粗糙,有时甚至只能通过贴标来提升印刷效果。但贴标成本高且易脱落,这也是挤出软管的一块短板。

复合软管则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杜德熙介绍,复合软管将制造流程简化为印刷与制管两步。在复合材料上进行“平面印刷”,丝印、烫金等工艺在一台机器上就可以完成,之后进行铸型就可以避免造成软管图案连接处的缝隙。并且复合软管的交货周期优势明显。

据本报记者了解,复合软管早期没有大量用于化妆品包装,主要因为复合软管有接缝。杜德熙表示,瑞远公司率先从瑞士引进了复合管无缝对接生产线,彻底解决了此问题。其生产的PEEVOH全塑复合管可以做到完全无缝印刷。该产品既适合一般批量快捷交货,也适合高档化妆品对包装的个性化需求。

挤出软管被替趋势难以逆转

既然复合软管在材质上实现了多样性,在制造工艺上克服了有缝连接等硬伤,且将交货期大幅压缩至1545天,那么,其供应价格比挤出软管高多少呢?

“不仅不会高,还要降低15%!”杜德熙对复合软管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未来决定其发展的仍然是材质。据介绍,全塑型复合软管的供应价格比PE挤出软管低15%,而运用了新材料的复合管价格就较高。以金属质感的铝膜复合软管为例,其供应价格比传统软管高出50%以上,但其高端的视觉效果还是得到了如新等品牌的青睐。

供应价格的波动确实会对品牌商造成影响,但复合软管要取代挤出软管,并非只依靠低价。

台湾俊伸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潘昭蓉向本报记者介绍,曾经受制于塑胶软管制造工艺的单一性,需要通过喷涂、电镀等工艺才能完成的设计方案,往往更倾向于选用玻璃包材。随着复合软管“平面印刷”技术的推广,这些难题迎刃而解,加之物流时代对塑胶包材的青睐,复合软管取代挤出软管由此成大势所趋。

杜德熙透露,广州瑞远公司的复合软管市场供应量保持着年均翻一番的增长速度,而放眼全球,复合软管在美国的使用率高达60%,在欧洲也有40%。而在中国,15%的使用率或许会成为化妆品软管跑步进入复合时代的最大动力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