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0-10
  • 阅读量:2139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化妆品报 李宇

    自6月初宣布调整中国区构架以来,由于核心业务外移,科蒂集团中国区大众化妆品事业部裁员也成板上钉钉之事。其于6月初启动的裁员计划涵盖大众化妆品事业部在全国各省的省区经理、业务主管、督导、BA,但裁员计划实施至9月底已3月有余,虽已完成大部分员工辞退工作,但由裁员而引起的抗议却再次爆发。

    裁员遭遇

    9月有科蒂内部人士向《化妆品报》记者透露,科蒂此次裁员涉及销售、行政、生产三大体系共计3000余人,其中包括:此前丁家宜、阿迪达斯在全国各省的省区经理、业务主管、BA约2500余人,科蒂大众化妆品事业部财务、行政人员30余人,以及科蒂苏州、南京两地工厂的生产员工。

科蒂此前既定的裁员工作仅进行至半途,按照计划,在9月30日、12月30日之前科蒂还需与最后两批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但裁员所带来的后遗症也开始“发作”,部分被裁员工对于补偿金额、此前的公积金缴纳等问题存在异议,自6月初开始与位于苏州的科蒂大众化妆品事业部进行沟通,甚至在公司门前打出“法国科蒂非法裁员”“还我社保公积金”“还我工龄加班费”等口号。

    事实上,这并非科蒂在中国的裁员首次遭受员工抗议。2013年初,由于收购丁家宜后持续的巨大亏损,科蒂不得不裁员以减少财务亏损,最终导致30多位基层员工与科蒂展开艰难的谈判。
时隔一年半之后,科蒂再次因裁员而陷入困局。



    科蒂大众化妆品事业部某省区经理告诉本报记者:“6月4日,科蒂宣布停止销售丁家宜,花花公子、阿迪达斯、芮谜等品牌自7月1日起交由香港利丰代理,我们是在声明发出之前的几天才知道被裁员,感觉非常突然,而裁员后的员工安置出现许多问题,例如此前全国各地员工未缴纳的社保公积金、N+1补偿金中工龄的认定等。”

    众多矛盾都集中指向科蒂收购丁家宜的遗留问题。

    其中,社保及公积金问题由于全国各地政策各异,且部分员工在丁家宜被收购前就未缴纳公积金,而补缴又受限于相关城市政策。一份科蒂出具给被裁员工的员工沟通函显示:部分城市的公积金补缴通道受限,历史遗留的社保与公积金不能完全解决。而在员工看来,未来科蒂苏州公司都将关闭,社保与公积金缴纳将更加无望。而在N+1模式补偿金认定中,由于此次裁员员工多为三方协议的派遣员工,加之与丁家宜时期的派遣公司更换,工龄难以认定,而科蒂的员工举证方案却难以让被裁员工信服。

    在收到离职通知后,30多位对补偿金或社保公积金有异议的员工开始在苏州工业园区的科蒂公司进行抗议。

    上述省区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裁员后部分对补偿认定存异议的员工一直与科蒂进行沟通,但到9月底为止,长达3个月的沟通并无太多成效,而申请法律仲裁的耗时较长,目前仍寄望于与科蒂公司的直接沟通。

    科蒂困局

    此前,科蒂集团在中国的业务主要分为以分销丁家宜、阿迪达斯、花花公子等品牌为主的大众化妆品事业部,以及在百货商超渠道分销Calvin Klein、Chloe、Davidoff、Marc Jacobs等品牌的高端化妆品事业部。

    据了解,在经历了大众化妆品事业部的业务调整后,科蒂中国此次裁员范围几乎囊括了其大众化妆品事业部的中层以及基层员工,整个科蒂大众化妆品事业部将只保留十余位高层,或将调任位于上海的经营百货商超渠道的高端化妆品事业部。此前负责科蒂大众化妆品事业部的生产工厂有苏州厂、吴江厂、南京厂,此次调整后确定只保留吴江厂,负责阿迪达斯品牌旗下产品的生产和供应,苏州厂与南京厂将关闭,员工也随之遣散。

    本报记者就此联系位于苏州的科蒂大众化妆品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切问题只有位于法国的科蒂集团总部才能回答,他并不方便就此进行表态。

    目前其大众化妆品事业部中,原被寄予厚望的丁家宜在被收购后销售额从10亿元降至4亿元,最终尴尬退市。授权品牌阿迪达斯2013年销售额为4亿元,而芮谜与花花公子在中国尚未获得较好的市场表现,仅在屈臣氏等部分系统销售。科蒂将芮谜等品牌交与香港利丰集团运营,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科蒂承认自身在大众化妆品市场收购和营销策略的失败。

    此外,位于上海的高端化妆品事业部并未受到太多影响,科蒂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叶雅君曾对媒体表示:“上海公司运作良好,高端进口护肤品甚至保持50%的增长势头。”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