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洗发水品牌似乎很久没热闹过了,随着流通渠道的日渐萎缩,广东军团鼎盛时的风云企业经过洗礼,现在所剩寥寥无几。这从广东电视台洗发水广告的今非昔比,就可见一斑。
然而,近一年来这种情形却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日化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这一市场,并进行新一轮的布局与较量。虽然这些新生代品牌的运作尚未取得亮丽业绩,但这种群起攻之的市场迹象却值得关注。
去年7月,纳爱斯一气连推三大洗护发品牌——100年润发、YOU R YOU我的样子、麦莲,完成由洗涤企业向大日化的迈进;今年上半年,霸王集团顺势而动,斥巨资请王菲代言推出“追风”品牌;与此同时,拉芳集团也重启“现代美”欲在低端市场开辟另一战场。
而一向耕耘于美发市场的迪彩公司,也不失时机重拳请刘嘉玲代言迪彩品牌,大举发力洗发水市场,并又于今年推出“千莲荟”品牌扩大战线;甚至,连稳坐广东沐浴露市场前三甲的澳雪国际也耐不住寂寞,近日大手笔进入洗发水高端市场,欲分得一杯羹。
仔细分析这些企业的背景,会发现一个现象,他们与10年前那批冲锋陷阵的洗发水企业有很大不同。当时的企业并没有成熟的市场网络、更没有实在的品牌基础,而是简单通过“广告轰炸+流通渠道”来实现短期内的资源积累。而上述这些企业,都是已在细分市场取得成功业绩的佼佼者,这是近年来洗发水市场新面孔的最大不同。
正是这种特征,决定了这些新品牌的操作思路与十年前的市场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以纳爱斯为例,无论是其广告的制作还是投放,都完全是以一线品牌作为主要目标对象;而在渠道上,其旗下三大品牌都借助纳爱斯既有的全国终端网络进行铺陈,其目标诉求十分明确。
迪彩公司的运作则是另一种模式。众所周知,迪彩的品牌价值在于其终端网络的建设,终端体验式营销是迪彩成功的独特之处。同样,迪彩开发“千莲荟”采取的是在地县市场的零售网点复制终端体验式营销,没有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只有终端的默默耕耘。
澳雪国际则从产品本身就实现差异化的错位,不走低价策略,而是在研发配方上提高层次,欲在中高端市场寻求立足之地。同时,其渠道策略也是依靠地县市场的既有网络,以小终端的方式来培育市场。
风云变迁,一个时代的开启,必须以另一个时代的结束为背景。毫无疑问,随着零售终端的逐步下沉,流通渠道的盛世已一去不返,如今呈现在企业面前的,是一个快速转型期的市场。今年以来,市场的销售信息反馈也更加证明了流通企业萎缩速度的加快。
虽然渠道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但中低端消费人群却没有因此减少或消失,中国广大的二三线市场,仍然拥有足够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甚至,在一线市场,外资品牌的战线也并非无懈可击、固若金汤,霸王的成功就是经典案例。
当然,要真正树立一个市场认可的品牌并非易事,可能上述的新生代品牌还要经历一波又一波的洗礼和重生,不过这种尝试和摸索却是成功必须的路径。
正如庄启传近日所说:“现在亏钱不要紧,我准备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靠洗涤品积累的利润来支撑洗发水市场,纳爱斯一定要实现从日化产业链的低端往高端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