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高额的关税以及繁琐的审批手续一直是阻挡国外化妆品企业进军国内市场,保护民族中小企业的利器,但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和自贸区的多点开花,化妆品的国门正“洞开”。这很可能将引起整个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
央企下水参与跨境电商 进口品直达消费者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今日获悉,中国免税品集团官方商城正式上线试运营,名称为“中免商城”(www.zhongmian.com)。资料显示,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免集团”)成立于1984年,是唯一经中国国 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免税业务的国有专营企业,海内外拥有200多家免税零售实体门店,包括全球最大的单体免税店三亚海棠湾国际购物中心。
央企的下水加上亚马逊直邮和天猫国际等互联网巨头的参与,跨境电商的火正越烧越旺,这也意味着进口品不用再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招代理,开拓市场,进入这些跨境平台就能直接面对中国的消费者。
记者登录中免商城看到,目前已经上线的商品大致分为“服装、箱包、腕表、配饰、美妆、鞋靴、男士香氛”等几个品类,尽管品类和商品不多,但是每个页面都打着“100%品牌授权”、“100%央企经营”、“100%全场包邮”的字样。不仅如此,中免集团还公开承诺“海外直购商品需依法向中国海关申报及交纳个人行邮税,产生税金由中免商城全部承担。”
这也致使上线商品价格十分诱人,一款市场零售价600多元的50ML普拉达男士浓香水,在中免商城售价不到400元。
央企的下水加上亚马逊直邮、天猫国际和聚美优品等互联网巨头的参与,跨境电商的火正越烧越旺,这也意味着进口品不用再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招代理,开拓市场,进入这些跨境平台就能直接面对中国的消费者。
数据显示,2013年,仅广东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就达到1.97万亿元,这个数字在2014年则变成了2.57万亿元,化妆品的交易量在其中排第四。
自贸区多点开花 贸易壁垒不断减少
与跨境电商同步发展的,还有国家正大力推进的自贸区。
自上海自贸区建立以来,广东自贸区已经有望在2月挂牌,天津、福建自贸区也已经获批,国内自贸区正有多点开花的趋势。而中国和韩国的国家级别的自贸区实质性的谈判也已经结束,只等落地。
据业内专家介绍,进口化妆品一般采取直接清关和走保税库的两种方式。一线跨国化妆品企业,通常采取直接报关的方式,而大部分二三线进口品牌一般选择保税库的方式。如果在自贸区设立工厂,将原料和包装的半成品引入进行二次加工,再报关进口至国内市场,将有望节约不少成本。
某进出口公司负责人给出的“账本”:以10个单品计算,备案一个品名的行价是1万元,成分送检费是1万元,办理需要2-3个月不等(涉及功效的减肥、生发等日化保健品的备案甚至长达半年之久),10个商品还没进入市场就要投资20多万元;而如果以桶装原材料进入自贸区,成分备案需3万元,一个月内即办成,17平方米的集装箱清关价2万元,总共算下来才5万元。
这些政策上的优势也促进了国外化妆品的大量进口。依照上海海关发布今年前7个月上海市进口消费品统计数据,在自贸区进口商品中,化妆品进口24.5亿元,进口额仅次于汽车、医疗保健品、手表,位列第四;增速更是达到45.7%,位列第二。
化妆品市场格局或发生微妙变化
关税作为一种贸易政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护了国内本土化妆品企业的发展。
“一件韩国彩妆要进入中国市场,就需要增加10%的通关税,30%的消费税,以及名义17%的增值税(以销售额减进口额之差计算,但也存在‘灰色’避税的空间),一般护肤品也需要缴纳5%的通关税和17%的增值税。”这是国内一位专家2012年10月调研韩国一家出口化妆品企业拿到的数据。
而随着关税的降低,韩国大量中低档化妆品进入中国已是大势所趋。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韩国出口中国的化妆品和美容产品同比暴增320%。今年6月份,韩国化妆品出口额达1.525亿美元,创2000年以来的单月新高。其中,对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出口规模最大,分别为4485万美元和2873万美元,约占总出口额一半。
有关税情况下,出口量已经创下“天量”,一旦中国对韩国化妆品征收的6.5%进口关税取消,韩国化妆品在中国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大幅提高将是可以预见的。
再加上中免商城、亚马逊、天猫国际、聚美优品等跨境电商的集体推动,市场格局很可能将发生微妙的变化。
(本文由CBO编辑根据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