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2-22
  • 阅读量:10279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李红丽 汪纬

    相较于2008年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声势浩荡的涨价风潮,2010年的原料价格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越攀越高,到了年底大家才惊呼,价格一路飞奔到不能承受之高。

    大宗原料价格飙升

    与2008年整体原材料价格上扬不同,“导演”这次疯狂涨价的是油脂、醇类、乳化剂等进口类原料。从一季度开始,这几类日化原料就开始了新的上涨潮,截至12月中旬为止,广泛用于制皂、洗涤产品、洗面奶、膏霜等产品的棕榈油进口价格一路攀升至9200元/吨,同比去年涨幅达20%左右,相较于2008年平均5600元/吨的交易价格涨幅达80%。上海洁然美化妆品公司总经理李俊泉感叹,6醇和18醇占洗面奶等产品40%比例的原料,进价涨幅同比高达200%,棕榈油涨幅高达40%,乳化剂的价格也涨得离谱,这让很大一部分化妆品厂家嗟叹不已,难以承受。

    其他动植物油、4A沸石、原油等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0-60%,这般遥相呼应的上涨势头也使得洗衣粉、肥皂、清洁剂生产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成都航牌洗涤日化用品厂总经理张德西表示, 像他们这样的民营洗涤产品原料加工厂,几乎都因为原料上涨处于半停业状态了。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肥皂及合成洗涤剂制造业2010年1—8月亏损企业77家,亏损额5.12亿元,同比增长63.85%。

    国际供需紧张成主要诱因

    据了解,油脂类、醇类、乳化剂等原料涨势今年之所以如此凶猛,有以下几大原因。一是,以上品类进口依赖程度高,受美国、南美洲等国家农产品欠收影响,动植物油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而棕榈油作为具有金融、能源双重属性的原料,又受制于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家,马来西亚、印尼两国自2005年起几乎承担了我国全部棕榈油贸易,而11、12月以来,由于库存原因,马来西亚等国的棕榈油出口额还在不断缩小,价格不断走高。据船运调查机构SGS发布的最新数据,2010年11月马来西亚毛棕榈油产量为146万吨,比10月的164万吨减少了11%,12月前十天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351598吨,比上月同期减少了9.1%,其中十分之一出口到中国市场。

    而另一方面,“国内油脂类、醇类生产企业由于受制于金融危机、限电限产、能源环保政策影响,今年开工率较低,有一批企业关闭,进而造成了国内化工原料主要依赖于巴斯夫、道康宁、陶氏以及几家大型原料代理公司供应的局面。垄断加上国际供需的紧张导致了上述几类大宗原料价格的疯涨。”国内某大型保湿原料供应商分析。

    香精香料等辅配原料也开始涨价。德之馨(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日化香精香料及化妆品原料部客户总监覃战彤告诉记者,香精香料的上游生产原料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达20%—30%。一方面,石油化工类原料价格再度走高,成交价上涨至89美金/桶,相较于一季度75美元/桶的均价上涨15%;另一方面,天然原料也有很大波动,如薄荷油涨幅高出去年一倍多,薄荷脑也涨到400元/公斤。他表示,今年的通货膨胀导致了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也因此大幅度提升。因此,香精香料的出厂价格势必会有较大变动。

    除此之外,透明质酸、抗皱美白产品原料今年价格还算相对稳定。据国内最大透明质酸生产企业透露,由于透明质酸采用的是发酵法生产,技术因素影响大,受上游原料因素的影响不是很大,所以价格在2010年的波动不大,甚至与往年相比还略有下降。
  
    但李俊泉表示,透明质酸和抗皱美白的原料所占膏霜产品比例太小,只有千分之几,涨价与否对化妆品并无太大影响。

    涨价,几家欢喜几家愁

    据覃战彤分析,2010年的涨势同2008年相比还略有不同.2008年的原料市场可以用“速涨速落”四个字来概括,当年随着金融风波的平息,价格也随之较快跌落;而今年不同,此次涨价潮与石油期货市场的关系不大,主要是受全球供求关系的影响。他预计到2011年二季度以后,价格才可能有所回落。对于原料企业来说“开源节流”势在必行,开发可替代性产品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革新,都将是原料企业的突破口。

    日化原料市场价格的波动,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原料供应商,尤其是掌控进出口原料交易的初级供应商。由于中国日化市场容量整体仍呈上升趋势,市场刚性需求的存在,原料供应商并不十分畏惧此次涨价,进口原料涨价意味着原料出厂价出现一定的联动提升,在记者此次调查的所有原料企业中,销售均呈上升态势。主要代理油脂、乳化剂、有机硅等进口原料的上海飞创科贸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马安华告诉记者,在连续几年20%左右的销售增长后,今年公司整体业绩以及订单增量可达到30%以上,突破5000万元的销售规模,是近几年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主要原因是客户订单量的增加,部分新客户的开发以及原料价格上扬。而目前国内最大的原料OEM代工厂科丝美诗今年的销售业绩也突破了1.5亿元,同比提升四五成。

   但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最终通过逐级转移到了化妆品、日用品生产商。目前,不论是化妆品企业,还是洗涤用品生产企业,其产品终端价格仍在艰苦的维持,按兵不动。李俊泉向记者抱怨,“我们的化妆品膏霜中,进口原料占50%以上,现在上游提价,但产品终端价格却维持不变,这才是压力所在,目前我们也只有苦苦支撑,我认识的几个小公司都卖了房子在坚持”。而相当一部分中小型洗涤企业则更加艰难。倘若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等巨头继续按兵不动,将使得一部分中小型洗涤企业在此次涨价风暴中被淘汰。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