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7-27
  • 阅读量:1844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吴思馨

美即最近因为产品标识问题被媒体两次“点名”,两次皆是由于消费者的投诉。一是日前《羊城晚报》登出美即两款面膜含未批成分,随后又被曝出“汉草理肤”系列5款面膜包装未注明全成分。多位专家分析认为,美即在成分标识方面确实存在不规范的问题,“面膜大王”败给了细节。作为面膜领域的标杆品牌,美即为何会曝出这些问题?这或许不是个案。


CBO见习记者 吴思馨

成分标识屡遭投诉  美即被指“偷换概念”

根据媒体的报道,数月前就有消费者阳先生指出,美即公司生产的两款面膜——“美即粉色雪肌嫩白面膜”和“美即细肤嫩白TU组合面膜”中,均含有未经国家批准的化妆品新原料“覆盆子酮葡糖苷”。7月,上述消费者又指出美即六款产品未注明全部成分。


“美即粉色雪肌嫩白面膜”

美即八珍水润柔滑补水面膜成分表

据悉,在接到投诉后,广州市番禺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即公司分别对2项投诉事项进行了调查。

在面膜包装问题上,广州市番禺区食药监局认为上述6款面膜包装违反了《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未完整标注化妆品全部成分的名称,如:增稠剂、PH值调节剂、防腐剂、表面活性剂,以及皮肤调理剂、防晒剂、保湿剂等。番禹区食药监局表示,将对美即公司予以责令限期整改和行政处罚。但对于使用未批新原料这一事项,相关法律专家的意见却与美即公司以及广东省食药监局的回应产生了冲突。

据了解,美即对添加未批原料一事的回应中,并不认为存在违规。理由是,覆盆子酮葡糖苷这一原料有收录在国家公布的《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中,并且经机构检测认为该原料对人体无健康风险,并且现已对这一原料进行了调整替换,而且,另一款“美即细肤嫩白TU组合面膜”早已停产。广东省食药监局对此事的回应基本与美即公司一致。

这在投诉消费者看来,美即这是在“偷换概念”,以另一不甚对口的法规为自己辩解,属于有意识的避重就轻。

原料使用有法可依 多专家指美即确属违法

一种化妆品新原料,已经收录于国家公布的《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中,并且经权威检验机构检测表明对人体无健康风险,凭这两点就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了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就此联系到化妆品法律法规专家。

“答案是否定的”,上述不愿署实名的专家解释说,首先,《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只是用于统一原料的中文名称,并不能用于判断一种化妆品原料可不可用;其次,《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第九条规定,“使用化妆品新原料生产化妆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一种新的化妆品原料,首先要取得国家卫生部门的化妆品新原料卫生行政许可,才有资格被申请进入到《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中去,而只有进入《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中的化妆品原料,才是企业真正可用的部分。

江南大学化妆品专业曹光群教授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现今在我国,判断一个化妆品原料可不可以使用,除了依据基本大法《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口的标准就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颁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上海家化前技术总监李慧良也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解释:“化妆品新原料并不是检验合格了就能用,打个比方,你检验一块铁也会发现其对人体无健康风险,可是你并不能把铁当成化妆品原料。被纳入《目录》中方能使用,是化妆品新原料从被发现、被检测到投入生产的必经程序。”

事实上,我国对化妆品各方面的监管日趋严格。在化妆品原料把关上,《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中只批准8783种化妆品原料可用,而欧美标准中则有15000多种。在化妆品包装、标识部分,相关部门的管控也在逐步加强。

记者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发现,从2011年年底开始,国家食药监局分批印发了《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经过多轮意见征集,分别在2013年2月7日和2013年5月10日发布了已批准使用的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第一批和第二批的通告,但不管在2011年到2014年间的哪一版《目录》中,都不见“覆盆子酮葡糖苷”这一原料的踪影。

直到2015年6月16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布《关于征求调整更新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意见的函》的公告,拟对《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4年第11号通告)进行调整更新,其中包括“覆盆子酮葡糖苷”在内,共增补了9种新原料。但化妆品法律法规专家告诉记者,从理论上来说,这些调整尚处于征求意见期,也就是说在总局正式发布已批准这批调整更新的化妆品原料前,仍然不能把“覆盆子酮葡糖苷”等9种原料用于生产化妆品。有专家直言,美即公司将“覆盆子酮葡糖苷”作为面膜原料的做法是违规的。

细节不可忽略,业界呼吁企业都正视规范

2014年被业内称为“面膜元年”。由于面膜这一品类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特性,结合微商渠道的爆发式增长,市面上面膜品牌层出不穷。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非法添加激素、防腐剂、荧光剂等违禁物质使得面膜市场乱象丛生。主流媒体和化妆品监督机构开始了对这类违法现象的严厉曝光和打击,推动面膜进入了新一轮洗牌期。

有着面膜界老大之称的“美即”,自2005年推出,经过短短8年的发展,成功抢占大量市场份额,2013年8月,美即被欧莱雅收购,得到了该集团在研发技术方面的支持。官方资料显示,美即共有7大系列,76个单品,目前在全国拥有包括化妆品专营店、屈臣氏、大卖场以及超市的零售网点约2万家。此时,有着“面膜大王”之称的美即却被曝出添加未批原料和未标明全成分这样的问题,让人难以理解。

关于这一问题,曾深陷舆论风波的广州天成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文福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化妆品企业对标识一般比较重视。首先,在产品中添加新原料对企业和消费者都存在一定风险。在他看来,虽然我国《目录》中收录的原料数量只有欧美标准的一半,但企业没必要冒着违法的风险使用新原料。谢文福还认为,在产品包装上,除非添加了违禁物品,很少有企业会故意隐瞒成分,毕竟国家规定摆在那里,而且,面膜的配方也没有达到保密的程度。

另一业内人士认为,面膜成分标识问题广泛存在在一些中小面膜企业中,“嫁”做外资的美即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创新”的代价,在研发中还需加强对法规的细致研究。

李慧良也评价,美即公司这两个问题的性质其实并不恶劣,也并未造成伤害消费者实际利益的严重后果。但李慧良强调,“但是责任企业必须承认违反了化妆品相关规定这一既成事实,并加以规范改正,为中小企业树立榜样,有错就改,修正瑕疵,共同建立中国化妆品市场秩序。”

记者在美即官网看到,截至发稿,被质疑成分标识问题的相关面膜中,“美即粉色雪肌嫩白面膜”、“美即汉草理肤六酿御白水润白滑面膜”、“美即汉草理肤双花臻白嫩白细肤面膜”、“美即祛斑面膜”这几款面膜已下架,而“美即汉草理肤八珍水润柔滑补水面膜”、“美即汉草理肤五味清颜祛痘面膜”、“美即汉草理肤四物无痘祛痘面膜”三款产品仍在售。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