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8-27
  • 阅读量:2389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吴思馨

日前,市场研究机构Organic Monitor作出了这样一个预测,即到2017年,泛亚洲市场的天然有机化妆品销售额将突破10亿美元的大关。其中,中国是亚洲最主要的天然有机化妆品市场。但与此相矛盾的是,我国相关化妆品法律法规并不承认“有机”化妆品这一概念,同时也禁止企业以此宣传。


CBO记者 吴思馨

从目前市场实际看,天然“有机”类化妆品的需求和增速呈加快趋势。对于有机化妆品在中国市场的身份尴尬问题,有专家指出,国家法规避免了市场混乱的同时,也打击了一些有资质做“有机”产品的积极性。


瞄准高端消费人群,“有机”化妆品大多“高大上”

在全球化妆品市场上,天然有机化妆品显然已经成为独立一支。美国cosmetic design报道显示,2013年,全球市场上的有机个人护理产品的总值约为82亿美元。Grand View Research研究所的调查人员称该项数据到2020年将增至159.8亿美元。特别是欧洲、北美、亚太地区的有机个人护理产品增速最快,年增长率在9%至10%之间。

据了解,现在国际上流行的有机化妆品主要来自于美国和欧洲,如美国的Dr. Bronner's、BHS Organic、Aubrey Organics、Burt's Bees、 Aveda,英国的Bentley Organic,德国WELEDA、Dr. Hauschka等等。其中多数品牌着眼护肤和洗护品类。

这些品牌被称为“有机”,意味着要遵循在生产加工、原料、包材等各个方面的严格标准。它们必须由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植物提取物所组成,产品中不能添加人工香料、色素及石油化学产品,其中所添加的防腐剂及表面活性剂都须受到严格限制,而且制造过程中不能使用动物实验及利用放射线杀菌的化妆品。除此之外还要提供给消费者全成份标示及正确信息、所含成份的生物可分解性与否、包装的环保回收问题,还有厂商的社会公益及责任都在被规范的范围内。

这样一来,生产工艺的复杂使得有机化妆品售价昂贵,几乎可与一二线化妆品大牌媲美。记者在美国有机品牌Aveda香港官网上看到,Aveda共有护肤、头发护理、香氛、男士四个品类,其价格在260港币到1130港币之间,一瓶200ml的舒压身体保湿乳液标价为350港币(约合289元人民币),200ml的头皮净化洗发水价格也高达300港币(约合248元人民币)。另一德国有机护肤品牌德国世家(Dr. Hauschka)也价格不菲,在其香港官网上,50g的律动清洁膏标价298元人民币,50ml的律动玫瑰清爽日霜更是标价458元人民币。

据了解,以上提到品牌均未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中国内地消费者仍会通过代购、海淘等方式购买这些产品,在淘宝上,搜索Aveda结果达4500多个,虽然其中大多产品销量只有个位数,但仍能体现大陆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同时,上述品牌对香港高端市场颇为青睐。如Aveda,在香港设有12家概念店,同时提供美容及美发服务以打开市场,店址也均设于旺角、铜锣湾、尖沙咀等中心商业区。



处境尴尬,化妆品“有机”概念中国无处容身

Organic Monitor同时指出,中国是亚洲目前最主要的天然有机化妆品市场,日本是第二大市场。但尴尬的是,在中国,官方对于有机化妆品并不认可。在我国2014年4月开始施行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中,化妆品被明确排除在有机产品范围之外。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并不承认化妆品的“有机”概念,同时也没有天然有机化妆品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欧美有机化妆品品牌也被拒于国门之外。

与在中国的尴尬地位不同,在国际范围内,美国、欧洲、澳洲均有多个机构提供有机认证。

其中,在美国,有机化妆品认证机构就有四种,分别是美国农业部有机认证(USDA Organic)、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NSF)、美国天然产品协会认证(NPA)和OASIS;此外,在欧洲,分别有德国天然有机认证(BDIH)、NaTrue、英国土壤协会(Soil Association)、COSMOS和EcoCert。澳大利亚有机化妆品认证机构也有三个,ACO、NASAA和 OFC。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对比上述标准发现,美国农业部有机认证(USDA Organic)标准最为严格,主要体现在产品中不允许添加人工合成的防腐剂如水杨酸、苯甲酸、盐和苯基酸等。而在另几种标准中,人工合成的防腐剂是允许少量存在的。

记者查阅发现,USDA Organic将有机化妆品分为四个等级:100%有机、有机(95%)、有机成分制成(70%以上)、少于70%有机成分。不仅如此,化妆品制作过程中一些属于化学反应的步骤也不被允许,如皂化、甲基脂的氢化,甘油的醚化等等,在最终产品成分中,石油化工试剂和其他人工合成成分同样不能出现。

监管避免市场乱象,却也打击了企业积极性

据了解,在2013年到2014年初,“有机”化妆品概念曾在我国颇为火爆,韩后、花肌粹、诺丽萝莉、柏草源等多款化妆品均被销售商家打上了“有机”旗号。但随后,《中国消费者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发声,称我国有机化妆品多有名无实、价格虚高。另外随着今年7月份《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的启动,“有机”被作为虚假夸大用语而进入化妆品标签标示禁用语清单,本土有机化妆品逐渐在我国内地市场销声匿迹。

那么化妆品法规对于“有机”的否认态度对我国化妆品市场有何影响呢?

有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效打击了化妆品市场充斥名不副实“有机产品”的乱象,避免了一些无良商家利用低质高价产品欺骗消费者的情况。

但对于有机化妆品这一品类本身,业内人士均持认同态度,上海家化前技术总监李慧良表示:“企业按‘有机’标准生产化妆品,会让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有所提高,同时也是环境友好的。”

李慧良还认为,“我国现有相关法律不承认‘有机’化妆品概念,意在阻止生产企业对此概念的吆喝,并不代表禁止化妆品企业使用有机原材料和取得国外有机认证。”同时他强调,“但此举的确打击了企业使用有机材料的积极性”,按照有机标准生产化妆品会使产品品质和安全程度提高,同时生产成本也大大提高,而这时又不让企业宣传,那消费者不了解产品优势自然不会购买相对高价的有机产品,企业利益继而受挫。

“尽管许多绿色品牌联合抵制中国市场,但是中国的天然化妆品市场仍然是亚洲最主要的市场,” Organic Monitor表示,“受当地逐渐增强的购买力的吸引,高端品牌正进入中国市场。”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