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2-21
  • 阅读量:1939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

2015年的中国经济可谓动荡不安,GDP增速遭遇滑铁卢,非金融行业增长遭遇瓶颈,进出口增速出现负增长等一系列信息无不触动大众的神经。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良性运行,经济的稳步前进更是化妆品业蓬勃发展的前提。中国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12月19日于武汉举行的中国化妆品工商首脑会议暨2015化妆品报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目前已经步入5大关键阶段。

 

 

美元加息致使中国经济出现波动


美元加息意味着美国利率的提高,除表现在资产收益的提升外,美国商业利率也将提高。如此将会导致全球非美元资产朝着美元资产靠拢,而这一转换将在美元资产上得以体现,非美元资金中的欧元、日元、人民币都无可避免流向美国本土资产。

对于不同国家而言,这种转换的过程各异。并未吸收过多外来资金,经济增速快的国家受到影响较小,但目前中国由于增速放缓,或多或少收到波及。人民币一旦贬值,交换货币行为的发生也会推动人民币资产朝美元资产的转化。

由于中国从改革开放后引进大量资本,在推动外商投资中不遗余力,截止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高达4万亿,境外资本流入的代价是境内资本的外流,而这一定程度上也导致通货膨胀。

对于贬值好坏,连平表示,是否需要贬值一直存在争议,前些年贬值的时候确实为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红利,但也同时将资本流出,作为一把双刃剑,如何拿捏要根据国情来判断。

进出口增速负增长,贸易顺差走高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表现并不理想,但是贸易顺差持续走高。”连平从外贸数据分析,进口品的增长是持续回落的,而进口的回落与进口品价格有很大关系。他举例,在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形下,原油价格的降低会导致以价格为标准的原油进口量降低。

虽然外贸形势严峻,2015年1-11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3%,进口增长-15.1%,顺差为去年同期1.62倍,但中国出口品的价格水平近年来一直持续平稳向上发展,并在顺差持续走高中,对经济增长形成正向带动。他预测,今年的出口较去年会有进步。

在2014年主要出口大国占全球出口比重中,中、美、德、日分列四强席位,中国以12.33%的出口比重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除了日本、欧元区由于日元和欧元大幅贬值促进2015年出口正增长以外,其他主要经济体以及亚洲周边国家出口都是负增长。其中,1-10月美国、菲律宾出口增长-6.6%、-6.2%,韩国、印尼、印度、俄罗斯、巴西前三季度出口增速分别-6.3%、-13.3%、-12.6%、-31.5%、-16.8%,跌幅都远超中国。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基建投资反弹


整个投资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近年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总体而言,1-11月投资增长10.2%,但较去年同期下降5.5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与制造业均表现为增速下滑态势,与整体投资情形相一致,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

2015年11月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增速1.3%、8.4%,分别比去年下降9.2、5.1个百分点。分析指出,今年二季度起房地产市场成交趋于活跃,商品房销售大幅回暖,房地产开发商到位资金增速回升至2.2%,明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企稳。而制造业投资增速接近触底,1-11月投资增速较前10月回升0.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1-11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8%,虽然比去年下降2.3个百分点,但比前10月回升0.6个百分点。前期出台大量稳增长项目,但资金来源受限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将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能否持续回升。

虽然固定投资持续下降,但是基建投资却在增速回升,而这是稳定固定投资的关键。连平预测,在明年一季度将会出现基建大幅度反弹,而这些反弹与目前国内出口状况和房地产投资存在联系。

消费整体运行平稳向好,部分新型消费有增长


与整体投资的环境的下降不同,消费整体运行平稳向好。通过比对消费增速与上证指数走势,连平认为,消费增速的上升与上证指数的上涨存在共通性,后者会拉动前者。连平表示,城市居民收入超过GDP增长,政府转移支出,股市前半年运营良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有促进作用。

从分类上讲,传统消费增速平衡,新兴消费增速较高。分析认为,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80后、90后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正经历转型,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与网络、信息、旅游、文体相关的消费领域快速增长。其中,11月体育娱乐类、文化办公类、通讯器材类、网络消费类商品消费增速分别为14.3%、22.2%、12.2%、34.5%。

经济结构逐步转型,CPI低通胀,PPI持续负增长


2007年第三产业的占比为42.94%,第二产业占比为46.69%,到了2015年三季度时,一、二产业占比均下降,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到51.41%。在GDP贡献度方面,第二产业占GDP的40.5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至36.7%,拉动GDP增长2.5%。第三产业占GDP的51.4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上升至58.9%,比去年上升11.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1%。

经济结构转型与去产能持续推进,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产业转型的同时,近年来CPI保持平稳波动,处于低通胀水平,没有出现典型的全面通缩。近几年,CPI整体运行高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水平,整体走势相对较为平稳。而PPI负增长态势已连续45个月,近4个月PPI同比-5.9%。分析指出,最近一年PPI跌势比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更为严峻,存在输入性通缩和去产能两方面原因。

CBO记者 邵长松 编辑整理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