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2-31
  • 阅读量:8342
  • 来源|CBO独家
  • 作者|徐艺伟

    隆力奇推出小黄油系列新品之后,渠道上下观点各异。面对“模仿复制,山寨!”的评论,隆力奇集团一位高层感慨:“新品牌想融入市场太难了!视觉上的接近或者雷同是为了‘借力’,让它更快获得关注和认知,从而降低推广成本。”在专卖店渠道品牌过剩的现实下,隆力奇小黄油的做法并非个案。
    
    今年的上海美博会上,一位安徽经销商参观完诸多新品牌之后并没有找到合适品牌签约, “每年都有那么多新面孔,基本上都是来露个脸的,少有值得签单的”。
   
    专卖店渠道蓬勃发展,一方面新品牌扎堆,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好品牌稀缺。什么样的新品牌才是切准专卖店渠道脉搏的?店主和代理商是最有资格的回答者。

    市场需求 ≠ 店主需要
 
    “专卖店老板的忠诚度在下降!”这是众多代理商发出的感叹。对于新品牌来说,这或许是机遇,但更大程度上来讲是挑战。记者采访中发现,各地专卖店近一年的品牌调整中,“砍”与“守”是主题,额外引进新品牌的并不普遍。在品牌的优胜劣汰中,店主们的品牌进店标准越来越清晰。    
   
    南昌一位代理商直言:“目前市场上优秀的终端品牌不超过10个,分布到区域的有5个左右。对于各地蓬勃发展的专卖店来说,这显然满足不了需求。”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新品牌才是店主们的心头好?
   
   “知名度!”洛阳店主宋金旗肯定地说,知名度是自己在品牌取舍中的第一考量。对于多数B类店尤其是C类店来说,品牌知名度能提升店面形象,也是品质保证。知名公司的新品牌,或是广告投入较多的新品牌更容易受到店主们的关注和青睐。厂商们投其所好,几乎在各种新品牌招商会、推介会、发布会上,都会详尽地介绍推广计划、营销投入。   
  
    而注重终端利益、保证专卖店利润空间是店主们甄选新品牌时最实际的考虑。“市场有需求不等于店主有需要,比如玉兰油等,市场需求大,店主从知名度考量上会选,但从利益度角度就不一定需要。”这包含了多方面因素,店主们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厂方和代理商渠道管控能力如何;所在区域是否会出现窜货、价格战等现象;产品线是否丰富;能否保证进货时的合理利润搭配以减小店主压力等。
  
    在店内品牌梯队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必须是对完善结构有帮助的”,成为新品牌进店的一项重要标准。这就要求品牌要“新”,能对店内原有品牌形成补充,甚至能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如足部护理品、男士护肤、香水等品类。此外,“新”更直接地体现在产品本身,如近期受到追捧的精油护肤、类医学护肤等,虽然不少新品牌只是炒作概念,但也不乏成功案例。

    代理商的考量
   
    在隆力奇专卖店渠道新品订货会上,河南代理商丁文权有些犹豫,直言“没有操作经验的新手难免让人有些心里没底”。对多数新品牌来说,代理商担忧的最大问题是操作能力,即使是大公司,介入新渠道也同样面临这样的质疑。“因为对于专卖店渠道来说,无论是销售链、产品品项、服务,还是团队打造、培训等方面都要比其他渠道要求高得多。”丁文权如是表示。
   
    目前,相当部分的终端品牌要求翻倍增长,代理商们在连年增长的任务压力下疲惫不堪。河南某代理商曾接手以面膜为核心产品的某护肤品牌,四五年间从新品牌做成了区域名牌,2008年回款量达到500多万元。而后,厂家为了提高利润想减少成本,并让客户签翻倍的销售任务,该代理商果断地终止了合作,放弃了一手栽培起来的新品牌。任务压力显然是一个既敏感又现实的问题。若代理商与新品牌理念不一致,“就像玩定时炸弹,结果可想而知”。
  
    同样,代理商接新品牌时把与营业员对接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美导刘平分析:“每年都会出现很多炒作概念的新品牌,代理商对此已经很是排斥了。要想让消费者购买,必须让处在销售一线的营业员对品牌充分理解并认同,否则,连销售人员都认为产品是炒作,还怎么卖给顾客?”很多专卖店都是由夫妻店发展而来,店主们能“接牌”却不一定能“卖牌”。除了后期的培训,接新品牌时仔细衡量营业员和店主的接受能力,对代理商们来说较为实际。
  
    代理商的眼光、能力、侧重各有不同,这也是诸多品牌表现出区域性差异的原因。但接新品牌时,有一点是代理商们的共同诉求:具备可持续增长的能力。能依靠代理商所拥有的资源,发展成日后蒸蒸日上的区域性名牌。这不仅要求新品牌的品质、团队等各方面能有长期的良好表现,也是对新品牌与代理商合作协调程度的考验。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