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2-28
  • 阅读量:1457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CBO独家www.cbo.cn
  • 作者|

近日,《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走访了湖北省荆州市、宜昌市、黄石市、黄冈市、襄阳市共37家CS门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总结发现,目前在三线城市中,大众对进口护肤品的消费认知还主要停留在高端主流品牌,彩妆类产品主要认准韩系品牌,但韩系产品并不仅限于主流品牌,不乏小众韩系品牌也在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百元以下售价的产品最易被消费者接受,虽然有33%的门店有考虑引入进口品牌,但多数门店还是将进口品作为吸客工具。

 

 



护肤品认准主流品牌 彩妆类韩系最受欢迎


CBO见习记者 彭适 陈风 此次针对湖北省五市的化妆品专营店中进口品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抽样调查的37家门店中,都有进口化妆品在销售。其中,17家店的进口品销售占到整店店销的5%以内,12家店进口品销售占到店销的5%至10%,8家店的进口品销售占到整店店销的10%以上。



数据显示,40%的专营店有6至10个进口品品牌在销售,36%的专营店有3至5个品牌在销售,18%的专营店有10个以上在售的进口品品牌,而仅有6%的专营店在销进口品品牌数量在3种以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三线城市专营店进口化妆品销售量占比中,护肤类产品位居第一,销售前三的品牌分别为:资生堂、高丝、贝德玛;彩妆类产品位居第二,销售前三的品牌分别为:谜尚、伊蒂之屋、妙巴黎;发用品销量位居第三,销售前三的品牌分别为:施华蔻、水之密语、丝蓓绮。
 
一家历史长达十年的专营店的老板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目前在三线城市中,大众对进口护肤品的消费认知还是以高端主流品牌为主,彩妆类产品则主要认准韩系品牌,但韩系产品并不仅限于主流品牌,NYN、VOV等小众韩系品牌也在逐渐得到消费者认可。

100元以内产品最被接受  引进时最看重品牌知名度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湖北省三线城市专营店进口化妆品销售单价中,59%的店家表示,进口品的零售单价在80至100元内最被消费者所接受,33%的店家认为单价在100至200元内最被消费者接受,仅8%的店家表示单价在30至80元内最易被消费者接受。

在引进进口化妆品最看重品牌哪些特点的多项选择上,83%专营店表示看重品牌知名度,67%表示看重促销力度和利润空间,48%表示看重产品品质,29%表示看重已有渠道的销售成绩,仅8%的专营店表示选择了看重当地代理商实力。


在经营进口化妆品所面临的困难这一多项选择上,77%的店家表示,最大的困难是价格太贵导致本地消费者不能接受,51%的店家表示是使用体验、效果和价格不成正比,35%的店家表示是促销物料不够使得推销缺乏吸引力,20%的店家表示是品牌知名度不够。

在湖北省三线城市中,化妆品专营店对于进口品促销方式这一多项选择上, 打折是专营店们的首选,比例为86%;其次是买赠,58%的专营店选择该项;最后,32%的专营店选择与其他产品捆绑和连带销售;仅13%的专营选择了自然销售这一选项。荆州焕采空间化妆品店经理叶春燕告诉记者,焕采空间曾经一度陷入打折误区,与其他店家、百货专柜实行“低价格战”,但面对租金、人工等运营成本的上涨,低价的打折并不是长久之计,焕采空间现在的促销方式则主要以买赠为主。

33%的受访者打算引进  多数表示依然是吸客工具


虽然化妆品行业迎来进口品热潮,但对于近期是否打算引进新的进口品品牌这一问题, 仅33%的受访者表示打算引进,54%的受访者表示否,13%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

在计划引进的进口品品类方面,护肤、彩妆类仍是店家的首选,51%的店家计划引进护肤品及彩妆品,24%的店家想要引进香水及美妆工具,16%的店家表示计划引进发用品及身体护理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面膜是当下的热销品类,但在此次抽样调查中,仅9%的店家表示想要引进面膜。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当前进口品引进潮这一现象,37%的店家认为进口化妆品依然是吸客工具、没有利润,32%的店家表示具体要看品牌知名度,24%的店家表示CS渠道有价无市、很难成气候,仅5%的店家表示看好其前景。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