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曝光多款洗衣液‘掺水卖水’ ,洗协年报称仅52%合格率”的新闻一出,引起行业人士对洗衣液市场生态的高度关注。当前洗衣液市场鱼龙混杂,受制于生产成本压力,多个中小品牌去污力难以达标。浓缩型产品被普遍认为是趋势,但高价格成发展掣肘,当前市场份额不足4%,还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期。另外,继蓝月亮之后,本土日化巨头立白也表示早已做好了推出浓缩型洗衣液的技术准备。
2015年中发布的《衣物洗涤用品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显示,79.16%的消费者将洗衣液作为衣物洗涤用品的首选,还有17.82%的消费者会选择洗衣凝珠之类的新式高端洗涤用品。尼尔森数据也显示,洗衣液当下占总体洗衣市场的销售额约为40%,其在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增长率在11.4%。
中国洗衣液市场的上升势头明显,且产品功能细分化,产品形态创新趋势明显。高涨的市场需求之下,洗衣液厂商是否能够迎头满足?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简称:中国洗协)于2015年底发布的调查显示,75个产品中,洗衣液符合率仅为52.0%。
“从中国洗协发布的数据看,本次跟踪调查涉及的产品数量、产地、以及生产企业数量跟以往相比,增加了很多,采集的样本更齐全,也更能反映目前国内洗衣液发展的现状。” 立白集团副总裁许晓东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洗协的报告表示认同。但许晓东同时指出,由于我国市场广阔,洗衣液每个区域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虽然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主要是由几大品牌覆盖,但在部分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市场仍然活跃着众多的小品牌,杂而分散。
“清洁、健康、时尚的品质已是当前消费者生活的基本要求,洗衣液的市场趋势很好,销量每年都呈上升趋势。”日前,中国洗协理事长郑舞虹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洗衣液市场的看好。
鉴于洗协的调研报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分析指出,目前的洗衣液市场虽呈现优化之势,但确实存在不少乱象,“洗衣液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近年来兴起的小品牌也很多,价格战越打越激烈。特别是在三四线市场,消费者的成熟度不够,而且大都比价购买,因此会引发一些恶性促销战”。以湖北市场为例,洗衣液整体市场份额在下降,大品牌举起降价策略抢占市场,中小品牌生存难以为继。
而针对中国洗协洗衣液检测结果显示,去污力和总活性含量为部分洗衣液品牌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据悉,总活性物含量是指洗涤用品中显示去污效果的全部表面活性剂在产品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是衡量洗涤用品去污效果的重要指标。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和含量直接影响生产成本。
对此现象,上述不愿具名的专业人士表示,总活性物含量高的洗涤剂质量相对较好,总活性物含量越低,去污效果就越差,洗涤性能越差。但不同的人检测的方法不一样,如洗协报告显示部分洗衣液的总活性物含量为14%、24%其实与标准的15%和25%者差别不大,但如果洗衣液的ph值不合格,就说明该企业真的不够资质。
而许晓东认为,由于规范的生产流程把控,市场上大品牌洗衣液产品质量相对较好,不符合的主要为一些小品牌产品。
面对“掺水”的质疑,业界人士开始关注洗衣液的浓缩度问题。
据悉,洗衣液中活性物质含量15%至20%的称为普通型,25%至30%为浓缩型,30%以上可标示“浓缩洗衣液标志”, 45%以上可标示“浓缩+”标志。有行业报告显示,若所有中国消费者都使用浓缩洗涤剂,每年可减少242.11万吨洗涤废水排放。事实上,当前,国内仅有27.90%的消费者了解浓缩概念的洗涤产品。
郑舞虹表示:绿色、高效、环保型的产品将是洗涤剂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浓缩型洗衣液不仅可以节水减排、去污高效,还拥有节省包材、运输、仓储等环保特点,而目前,我国洗涤剂行业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低浓度产品上,使得洗涤剂使用量越来越大,包装也越来越笨重。”
郑舞虹指出,其实,按规定使用量来看,浓缩型洗衣液花的钱更少。但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浓缩型洗衣液还需要市场培育。当前,浓缩洗衣液占市场份额不足4%。
“从长远看,浓缩型洗衣液是洗涤剂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但就目前而言,浓缩型洗衣液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并不大。” 许晓东认为,这主要是受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产品市场接受度的影响。
而某业内人士表示:“浓缩型洗衣液目前遭遇叫好不叫座,市场关注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受制于诸多原因,其中最大问题是价格太高。”
2014年12月20日,蓝月亮正式推出新品“浓缩型洗衣液机洗至尊”。记者在淘宝网上搜“浓缩型洗衣液”几个关键字时,共发现5243件宝贝,且大部分浓缩洗衣液是婴儿类。
许晓东透露:立白研发中心很早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洗衣液浓缩化的技术储备,产品层面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而决定。对于浓缩型洗衣液方面的市场走向,立白会保持高度的关注。
CBO记者 侯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