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努力抢占中国女性化妆台的韩国化妆品,除了要忙着跟同行竞争,还不得不面对假货这一令人头疼的难题。
丽得姿面膜、韩国马油、IOPE气垫BB霜、自然乐园芦荟胶……这些在国内火上天的韩系化妆品,早已成为假冒伪劣重灾区。
据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数据,2015年,韩国化妆品产值首次突破10万亿韩元大关,全年出口额为25.8780亿美元(约合2.9979万亿韩元),而中国内地为其当之无愧的最大买家,中国内地2015年从韩国进口的化妆品总额为9.995亿美元(约合65亿人民币),占出口总额的40.6%。自2015年7月始,韩国成为仅次于法国的中国第二大化妆品进口来源国。
“韩流”是韩国化妆品走向世界市场的重要契机。韩国进出口银行发布了一份《韩流出口影响分析与金融支援方案》。方案称,韩国文化产业出口每增加100美元,就能使韩国商品出口增加412美元。这一现象被称为“四倍效应”。随着韩流电视剧和音乐人气日盛,中国女性开始追求韩式妆容,对高性价比的韩国化妆品也青睐有加。然而,看似‘钱景’一片光明K-Beauty却因假货问题苦恼不已,品牌的信誉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多个品牌火于线上,渠道混乱假货丛生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近日,韩国消费者院发行的《消费者问题研究》刊登了忠北大学蔡乐(音)等教授的论文,内容显示,购买过假韩国化妆品的中国女性中,有20%表示将不会再购买同一品牌产品或不会再购买韩国化妆品。显然,在中国流通的假韩国化妆品成为“K-BEAUTY”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线上成为很多韩国品牌在中国的首发渠道,参差不齐的代购和货源不明的美妆C店成为水货和假货的输出口。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数据显示,在中国,约有40%的仿冒化妆品在网上销售。
据悉,消费者主要通过网店(55.8%)、社交网络(23.8%)以及中国国内化妆品店(13.2%)购买到了假冒产品。购后确认其真伪的途径不一,甚至有18.5%的消费者在购买韩国化妆品后不会去确认产品的真假,仅有14.4%的顾客通过韩国化妆品代理店或公司进行确认,这也给了假货流通提供了便利。
相对于其他品牌,有关韩国爆品真假对比的照片和甄别小技能在网上比比皆是,不知道品牌方看到这些作何感想。
造假案层出不穷,韩媒多次直揭“家丑”
据搜狐IT报道,由于产量有限,很多韩国化妆品在本土都出现销量紧张,更遑论大量供给中国市场。巨大的需求与产量严重不足的供给,给假货制造留下了空间。目前即使在明洞这样的市场中也已经出现假货。
2015年2月,韩国专利厅在韩国本土查获了一处假货制造窝点,虽然该窝点已被关闭,但仍有超过10万张假冒丽得姿面膜销往中国大陆市场,其中多数是通过代购、海淘等电商渠道流入。
2015年6月,据《东亚日报》报道,韩国出现专卖假货给中国人的化妆品店, 还不止一家,市价5.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302元)的马油仅售1.1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0元),打折幅度高达80%。此外,该店以“这里为外国人专用卖场”为由,拒绝向韩国人出售。而韩国记者在向马油生产商核实后,发现这些商品均为假货。
2015年9月 ,韩国查处8万多个赫拉气垫BB霜假货,产地是中国,涉案金额多达3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千万元)之多。随着案件的调查,专利局推断部分仿品已经销售至了中国。
已经查处的,或只是造假大军的冰山一角,韩妆打假之路仍任重道远。
韩国化妆品业界相关人员对此表示担忧,“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不仅会破坏韩国品牌的形象,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政府与业界应该制定相应对策,积极地应对此事。”
改包装、加二维码,韩官商联合启用“打假三十六计”
为防止更多假冒产品在市面流通,韩国企业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爱茉莉太平洋公司在中国法人企业成立了专门应对小组,对假冒产品的生产及流通进行管制。今年1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与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杭州联合签署了“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录”。 双方将在侵权商品发现、鉴定、处理等层面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击假货及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LG生活健康的做法是从产品源头想心思,将化妆品容器的设计变得极其复杂,并在外包装上粘贴三维防伪标志。
3月22日,韩国关税厅表示,其计划对韩国化妆品使用特殊的二维码标识,以核实产品的真假,区分首尔原装化妆品与中国的山寨货,帮助维护品牌及消费者的利益,预计新二维码标识6月起开始实施。
韩国消费者院表示,相关部门欲通过申报奖励制度等方案提高中国消费者对韩国化妆品的信赖度。
CBO橘子 编辑综合亚洲经济等媒体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