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7-22
  • 阅读量:2604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黄爽

在面贴膜已“泛滥成灾”的中国市场, 光靠包装卖萌,品牌似乎很难上上岸,而从最近全球化妆品的动向来看,新颖的产品形态或许是品牌扭转战局的一大利器。



CBO记者 黄爽

在膜类产品细分明显的韩国,“针剂型面膜”和“药丸面膜”在这两年成为市场新宠,主打“功效性概念”品牌的成功指明了面膜品类走“医美产品”的新方向。这两种面膜形态或许能给最“烂”的中国面膜市场带来一些新启示。
 
针剂/药丸面膜靠医美概念红海突围 


针剂型面膜大家早已不陌生,丽得姿和美迪惠尔不仅在韩国各大膜店和欧丽薇洋热卖,也在这两年内迅速在中国市场走红。

最近,韩国药妆蒂佳婷Dr.Jart推出药丸面膜系列,在韩国市场一举成功。《化妆品财经在线》(微信号wwwcbocn)记者从Have & Be(海飞安妃)有限公司中国负责人处获悉,药丸面膜“注重功效的专业性划分”,除了“让不同肌肤问题最快最正确地获得对症下‘药’的专业护理”,还“可媲美激光美容、水光针、微针等医疗美容项目的效果,或者可以结合医美术后的修复、巩固效果来进行使用。”

在外包装上,这款药丸面膜画了一个大大的药丸,对应不同的功效有着不同的药丸形态,凸显了专业性。

韩国丽得姿面膜的中国总代理商孙京哲评价认为,这款面膜的包装值得关注:“这款面膜有四层印刷,显得很高大上。目前很多品牌都在追求这样的包装。”



据了解,该款“药丸面膜”分为4大类型、9种功效。根据品牌方对新品的介绍,补水保湿功能可以媲美玻尿酸注射和水光针功效,面膜纸材料可以包含自身重量13倍的水分,传输很快;美白祛痘毛孔功效可以媲美激光美容功效,面膜纸材料采用超细纤维面膜;抗老面膜可以媲美INTRAcel功效,通过细胞修复抗老,面膜纸采用温度感应技术的水凝胶型面膜;而祛皱紧致提升三种面膜可以媲美肉毒素功效,面膜纸采用贴片式的药物传输技术,贴片上还有特殊指压点。

市场上的面膜可谓是多如牛毛,每个品牌的面膜补水美白抗皱等功能也十分全面,药丸面膜和现在依然火爆的“针剂型面膜”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孙京哲看来,是因为这些面膜切入了面膜的“细分市场”,而这个“细分市场”,就是医美护肤型市场。

品牌和渠道商看好面膜“新面孔” 


“医院出来的品牌,比较专业吧。”孙京哲认为,在他看来,类似丽得姿面膜和药丸面膜的火爆是因为这些品牌的“专业性”。“国内品牌还没有类似的产品,药丸面膜或将成为下一个热点。”其表示。

广州市尊爱日用化妆品的工程师陈来成也表示很关注药丸面膜产品,这些“主打药妆概念”的品牌,“精华液会采用医美类型的配方,侧重使用后的功效性。”




去年年底,合肥市狐狸小妖进口化妆品连锁店总经理王佩引进了几款药丸面膜,称市场反应不错。王佩认为,消费者之所以喜欢这款面膜,是因为“概念新”,年轻消费者尤其喜欢“尝鲜”。在他看来,医美护肤品概念有望成为一种趋势。

因有专业功效性 医美护肤品牌受青睐 


由于主打功效牌,医美护肤品获得了多家国际化妆品公司的垂青。

早在2014年3月,LVMH旗下的私募基金公司L Capital 就以7.5亿台币入股了台湾医美品牌Dr.Wu,后者由“天王嫂”昆凌代言至今。



2015年6月,联合利华收购了专业护肤品牌Dermalogica 德美乐嘉,该品牌当时进驻了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间护肤中心、spa 和美容院,不仅出售个人产品,也为专业皮肤治疗师供应专业产品,2014年批发销售约2.4亿美元。

此外,雀巢公司当月以14亿美元现金从加拿大药企Valeant Pharmaceuticals International收购了若干美肤产品的权益。

还有前文提到的Dr.Jart+蒂佳婷品牌,其属于Have & Be(海飞安妃)有限公司,在2015年得到了国际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集团的投资。

就在最近,强生集团也向日本的药妆品牌Dr.C:iLabo投出橄榄枝,入股该品牌,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