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百货方面获悉,继Fancl 2010年12月全国统一上调价格之后,香奈儿、兰蔻、倩碧、碧欧泉等一系列品牌也于2011年1月正式调价。据悉,高端化妆品此次价格最少上调3%-6%,最多的上调10%-17%。对此,某百货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虽然此次Fancl涨价幅度在13%左右,但顾客反映还能接受。通常来说,涨个几十元,顾客都还能接受,但如果涨价上百元就另当别论了。
事实上,进口化妆品每年都进行习惯性提价,但提价后销售行情仍旧一路看涨,销售记录仍旧频频刷新。因此,对于进口品牌来说,通过提价不但进一步了解到中国高端消费的实力,也使其窥探到了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的潜力所在。也正是因此,进口品牌商都迫切地将它们的顶级品牌引入中国,而中国的化妆品消费也日渐奢侈。
越消费越奢侈
日前,记者从有关人士处获悉,韩国爱茉莉集团旗下顶级品牌雪花秀将于2011进入中国市场,此外,某日本顶级品牌也有意于2011年一探中国市场。而就在2009年,日本化妆品集团高丝旗下的顶级品牌——COSME DECORTE(黛珂)正式登陆中国大陆地区,并在北京新光天地开设了首家专柜。随着顶级化妆品牌的小规模“井喷”,2011年,顶级化妆品牌之间的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
其实,早在2001年,资生堂旗下的顶级品牌CPB(珂丽柏蒂)就已先期探营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到了2004年,久负盛名的La Mer(海蓝之谜)也终于在北京赛特为中国消费者展露真容。然而,La Mer在中国加速扩张,从一线城市走向二线城市却是近两年的事情。据记者统计,从2009-2010年,La Mer在国内共新开了7家专柜,占到其19家总柜台数的36.8%。无独有偶,CPB的扩张路线也正在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延伸。
一方面是顶级化妆品牌在中国的“加速冲刺”,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持续“热情高涨”,相信没有人会认为二者毫无联系。据高盛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销售量第一。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中国人口将从4000万上升到1.6亿,二三线城市的人口是奢侈品业的主要支撑。
此前,毕马威(中国)对15个城市进行调研后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在中国虽然有49%的受访者称他们“无力购买奢侈品,但是将来打算购买”。
总体市场有需求
正如金融危机过后,不少国家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大量的热钱涌入中国市场,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并无益处。同样,对于这些顶级化妆品牌的集体青睐,记者心中也存有疑虑,就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是否能够消化得了如此多的顶级化妆品牌?
“就目前化妆品的销售情况来看,中国是有实力容纳2-3个,甚至更多的顶级化妆品牌的”,西南某高端百货负责人告诉记者,进驻3个月以来,La Mer在其单店的月销已超过100万元。此外,某些高端品牌的高线产品在其总销售额中的占比也颇高。比如雅诗兰黛高端的白金系列的销售能占到品牌总体销售额的30%以上。“其实,顾客不但需要这些高线产品,也需要一些新产品。”
此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百货方面对于这些顶级品牌的纷纷加入表示欢迎,还基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国外消费者寻求个性相左的是,中国消费者总有一种‘团购’心理,什么品牌用的人多了,广告多了,专柜多了就卖得好”,前述高端百货负责人表示,兰蔻、雅诗兰黛在一个城市进的专柜越多,反而卖得越好,因为市场需要一个整体的氛围。所以,顶级品牌扎堆也有利于将这块市场共同“炒热”。
实际上,基于提档升级以及品牌独享的需要,百货对于独家的高端品牌永远都是渴求的。2007年,上海百联与日本高端品牌Noevir成立了联合公司,将Noevir引进中国市场。毫无疑问,该品牌第一家专柜设在了百联旗下的东方商厦。截至目前,其门店仍然集中在百联集团旗下的百货门店中。
2—3年培育期不可少
尽管顶级化妆品牌在中国的前景光明,但顶级品牌进入中国后的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就实际销售情况来看,顶级品牌和当前的一线化妆品牌仍有较大差距。日前,记者从某业内人士处了解到,2009年,La Mer在中国的零售总额达1.56亿元,赫莲娜则为7800万元。显然,这个数据和雅诗兰黛、兰蔻这样的成熟一线品牌相比,相去甚远。一般来说,雅诗兰黛在某高端百货中的年销售额为3000-4000万元。据推测,雅诗兰黛在中国一年的销售额应该在10亿元以上。
对此,一位长期负责韩系品牌的业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作为LG旗下的顶级品牌“后”,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销售情况并不乐观。他表示,和欧美系品牌相比,韩系品牌的底蕴往往不够,因此向消费者推广起来有难度。
“因此,对于这些顶级化妆品牌来说,进入中国市场并不意味着马上就有好的结果,这其中需要至少2-3年的市场培育期”,某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