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7-29
  • 阅读量:3985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

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聚美优品、沃尔玛、当当和优购4家零售企业,因为存在“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被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4家企业被处罚,当当网和聚美优品被罚款 

北京市发改委7月22日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列举了聚美优品2015年6月至2015年11月28日期间四项相关问题,并对“聚美优品”的经营主体北京创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罚款2万元。



当当网则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存在九项相关问题,最终北京市发改委决定对“当当网”的经营主体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罚款15万元。
 
而北京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宣武门分店,由于在2016年2月1日涉及一项相关问题,被警告处罚。

山西电视台旗下(歌华有线70频道)“优购物”栏目在2015年6月6日播出的“大连晓芹海参年中庆特供组”(货号:502303)电视购物销售活动时存在的相关价格问题,被警告处罚。

纵观这4家被处罚企业存在的价格违法问题,主要集中:

虚构原价或使用“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市场最低价”“出厂价”“零利润”等宣传语诱导消费者关注,但价格表示不真实、不准确,没有依据或者无从比较。

而另一种被北京市发改委重点关注的价格违法现象则是承诺“买多少减价多少”,但消费者最终结账的时候却不能享受优惠,构成欺诈。《行政处罚决定书》在列举聚美优品的问题时就指出:2015 年 11 月 28 日,“聚美优品”销售 DR.WU 产品时, 页面标示“台湾护肤保养品牌 DR.WU 满 299 减 100 尊享时间: 2015 年 11 月 28 日-11 月 30 日”。当日,消费者购买时未享受满 299 减 100 优惠。 

价格欺诈成常态,处罚太低被指“皮榔头”敲不痛人 

事实上,价格欺诈的违法行为在零售企业中并不鲜见,除了7月22日北京市发改委开出的4张罚单,6月份,京东也曾因为价格欺诈被北京市发改委罚款50万元。而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连锁企业更是劣迹斑斑,在全国多地曾多次因为价格违法行为被主管部门处罚。

而根据星图数据对6月1日-19日期间,1号店、当当网、国美在线、京东、苏宁易购、天猫、亚马逊等七大平台的监测:“明降暗涨”,先涨价再降价已经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公开促销套路。6月1日至6月19日各大电商平台的618大型促销期间,亚马逊32.2%的SKU出现价格暗涨,当当和国美,涨价商品数量分别占26.2%和25.5%,天猫16.78%的商品出现涨价,京东18.2%的商品涨价。

“线上线下零售企业多多少少都存在价格欺诈问题,这是行业通病,而电商平台更甚于线下实体店。”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一般电商的价格欺诈违规行为比之线下零售,更具隐蔽性,电商操作人员在后台修改下数据,消费者就无法获悉。

价格欺诈为何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曹磊认为主要是处罚太低。根据我国现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这对于大型零售企业来说,违法成本显得很低。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