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2016年中国化妆品百强连锁会议”上,福建浓妆淡抹化妆品连锁副总经理杨思民作了题为《零售滞胀背景下,化妆品连锁如何开源节流?》的演讲,分享了浓妆淡抹在零售寒冬下,通过减人员、减费用、减少固定投入节省成本,加大分配、加强服务、加宽品类开拓财源的一系列尝试和改革。
过去一年中,报纸等媒体上关于化妆品零售最多的关键词就是:关店、倒闭、停业、跑路,传递、营造出了一种“寒流来了”的氛围。杨思民表示,“其实今天的上座率也可以反映这一点。向来,行业会议的上座率与市场情况都是成反比的。原来生意好做的时候,每次行业会议的上座率都不高。但是,今天会议大厅后面都站满了人,座无虚席。这是寒流来了,大家都在积极寻求应对方法。”
当然,在众多抵御寒冬的方法之中,被提及最多的可能就是O2O、联盟和资本引入。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旨在解决化妆品店未来3至5年的发展规划,甚至是对更长远的发展方向方面的探索。
“然而,就当下而言,作为一家化妆品零售企业,有哪些可以具体落地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在零售寒冬实现外冷内热?” 杨思民表示,根据过去一年浓妆淡抹调整的总结,我们的应对之策是“三减、三加,为企业换上冬装”。
“三减”:减人员、减费用、减少固定投入
首先,减人员方面。据杨思民介绍,去年浓妆淡抹做了不少人员管理的调整。2014年浓妆淡抹处于人员编制的最高峰时,公司共有77人。后来杨思民发现,人员冗杂,管理流程多了,审批程序也就多了,无形之中给企业造成很多内耗,工作效率很低。这已经不能单单用成本来衡量。
基于此,2015年浓妆淡抹提出“一切以一体为原则,一切以有效为导向”的人员调整方案。强调一岗多职,即一个人负责多项工作内容。在这项方案的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强化了实施流程的有效性和管理标准的建设,将公司人员从77人精简到48人。杨思民表示,一年下来,浓妆淡抹节省了近30人的人力成本,为公司创造一大笔净利润。
其次减费用方面,浓妆淡抹去年定下的减费用方向是一切是节约为原则。据杨思民介绍,“具体实施过程,我们首先从物流入手,将物流业务外包出去。结果显示,去年浓妆淡抹整个系统的物流费用下降了35%。现在,公司每月物流费用不超过3万元。”
随后,浓妆淡抹又在门店租金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减少房租成本。2015年,浓妆淡抹的房租费用减少了200多万元,同比下降了28.5%,其中最高一家店降租60万元。杨思民表示,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其实最初定下降房租目标的时候,我们也有所疑虑。执行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向房东明言生意不好做,让他感知到现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现状;然后租期到期后先不交房租,成立降租微信群,成员逐一与房东对接租房,开价低一个比一个低,降低房东的租金预期。 杨思民坦言,过去一年的降成本工作和成果,给他最大的感受是企业永远有降不完的成本。
在浓妆淡抹“三减”尝试中,最后一项是减少固定投入。杨思民表示,当前,投资房地产等实体都很难实现收益,化妆品企业也是。零售寒冬下,现在很多固定投入都在逐渐缩水。所以,从去年开始,浓妆淡抹定下了“轻资产快分配”的原则。“去年,我们公司3万元以上的固定投资基本为零。”在减少固定投入,获得更多利润的同时,浓妆淡抹也在推动快速分配利润给公司的股东和员工。“企业买车,不如帮员工买车;企业买房不如帮员工买房。”当一个我们不断加快分配频率,缩短分配周期,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无疑会更强。
“三加”:加大分配、加强服务、加宽品类
据杨思民介绍,浓妆淡抹去年加大了员工福利分配,主要是壮大股东队伍。目前,浓妆淡抹参与股东分配的队伍达13%,依据既定的发展方向,今年会超过25%。
其次是加强服务。杨思民认为,现在服务是CS店最头疼的问题,也是影响消费者进店的关键因素。化妆品店提升服务,首要工作就是让消费者在店里能够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而且是质优价廉的产品。所以,去年浓妆淡抹提出了“7天无条件退货,15天无条件换货”。“这是我们对店内商品质量的承诺,对消费者的承诺。我们从商品、门店服务和营销等方面改善,有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才能触及消费者的心理,才能真正让顾客发自内心的感激。”
据杨思民介绍,2016年是浓妆淡抹的服务元年。去年浓妆淡抹专门提出了服务公约。为了保证公约执行,还成立了监委会,专门负责监察员工的服务工作,细化到销售过程中是否送递小票等等,争取让消费者满意和感动。
此外,浓妆淡抹开拓财源最后一个“加”是加宽品类。杨思民表示,目前纸品已经占到了浓妆淡抹系统的10%以上。季节性产品也占比很高,例如上个月“空调被”在我们系统内就卖了几十万。这也是增加门店销量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