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8-23
  • 阅读量:2081
  • 来源|化妆品报
  • 作者|

眼下的化妆品零售,线下打折促销已成常态,线上大促更是如火如荼。天猫双十一、淘宝双十二、京东618……各个电商平台的大促让人应接不暇。针对这一行业热门话题,8月19日,在中国化妆品百强连锁会议——中国化妆品电商高峰论坛上,对“电商大促,品牌做得值不值?”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对话探讨由杭州蚊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敏主持,杭州悠可化妆品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张燕、淘美妆商会会长简伟庆、小也香水创始人肖尚略、乐金生活健康贸易(上海)有限公司HG进口品专卖PART PART长陆燕青等行业大咖齐聚一堂,激辩"电商大促对于品牌而言到底利弊几何"。

杭州蚊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文敏

杭州悠可化妆品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张燕

小也香水创始人肖尚略(左)、淘美妆商会会长简伟庆(右)

乐金生活健康贸易(上海)有限公司HG进口品专卖PART PART长陆燕青

如何理解电商大促? 
  
电商大促是什么?其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承担的功能又是什么?哪怕是在电商节日滥觞的当下,一些品牌方或许也难以真正理解大促的意义。

肖尚略认为,从2003年做电商开始,用户是通过“搜”进行购物,其次才是“逛”的购物,大促就是一种“逛”的销售路径。大促本身是电商平台为了侵蚀别的渠道,制造出来的一种消费场景,如果没有双十一、双十二,没有618这些标志性的节日,电商的市场份额不会像现在这么大。

而对于手握国际中高端品牌电商运营权的悠可而言,电商大促对其已经不是简单的促销活动,而是一种市场行为。张燕表示,“悠可更希望把大促做成一种全民的狂欢,通过内容营销,吸引大量的新客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通过低价、折扣引流,悠可想要用新颖的营销玩法,吸引消费者眼球。”

怎样玩转电商大促? 
   
如今,各大品牌都十分重视电商大促,这一发源于国内电商平台的促销节日,甚至开始有了走出国门的趋势。

陆燕青介绍,“每年双十一都会诞生‘天文数字’的销售额,现在很多外资化妆品企业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这个节日,他们希望趁此机会,更深入地与中国消费者接触,所以我们现在也会做很多工作,提前与合作伙伴协商沟通,做好准备。”

但是电商平台和品牌方面过分重视、依赖大促,甚至导致很多品牌有时被平台大促所绑架,这样的现象却并不合理。

简伟庆对此深表赞同,“电商大促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通常一场大促,品牌需要付出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利润收益甚少,有时甚至会入不敷出。”他解释道,品牌在参与平台大促时,应该尝试改变,跳出价格战,侧重营销。“因为,品牌线上促销力度过大、过于频繁,不利于自身形象宣传。同时,线上抢占过多的线下流量,还可能会造成品牌线下等渠道经销商的流失。所以,品牌的过程要侧重加强营销宣传,大促之后着力锁住活动吸引的新客户,提高这些顾客的复购率。”


如何看待大促得失? 


电商造节,营造了全民购物狂欢的氛围,品牌方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在这场以促销为名的战争之中,“日进斗金”的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称作是“赢家”。

在肖尚略看来,品牌做大促更多地是帮助平台“添砖加瓦”,在参与平台大促的过程中,品牌还要有意识地去建立自己与消费者连接的"节日",就是通常所说的“品牌日”,并辅以适当的营销策略,让用户能够真正记住品牌。

“没有性价比的东西,消费者还是拒绝买单。电商这些年能快速地崛起,与低价策略不无关系。如果线上不做大促,不降价格,只是单纯地卖货,难以与线下竞争。”简伟庆透露,其淘宝店铺在去年双十二期间,规划将亏损控制在30万左右,他称之为“战略性亏损”——通过一时的亏损,来吸引新鲜的客流,后期加以维护、转化,这对一家线上店铺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对于亏损的控制也是一门技术活,同时,也更加考验企业掌门人本身的心态和魄力。

《化妆品报》记者 孙欢欢 姚晓雪 整理报道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