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人享受着悠闲假日时,张总(化名)却没能闲着,元旦假期那几天他奔波在中国与韩国之间,为引进新品牌与韩国方面反复沟通。他无奈地告诉记者,本来计划在今年引进一个单品牌专营店品牌,但产品批文费用问题一直无法与韩方达成共识。韩国方面希望这个费用由国内各级代理商来分担,然而,在此之前,国内尚无各级代理商承担进口化妆品批文费用的先例。为此,双方正在努力寻求一个利益平衡点。
批文费用该谁担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经营韩系进口品牌的代理商,张总对于韩国品牌的选取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这一次,与其说他看好这个韩国新近推出的单品牌专营店品牌,不如说他看好的是单品牌专营店这个新兴渠道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
据了解,在韩国,单品牌专营店已经占据了韩国化妆品市场75%的份额,是化妆品销售的主流渠道之一。然而,由于单品牌专营店在中国尚未晋升为主流渠道,所以像The Face Shop、Skin Food、谜尚这些韩国典型单品牌专营店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少不了一番“改头换面”,它们或“两条腿”走路,或多渠道并行,或改在国内分装。
事实上,前文所述的针对批文费用的分歧并不是个别现象。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Tony Moly早前已在上海美博会上亮相,但其市场却迟迟不见动静,主要的问题也在于无法突破批文费用这个关卡。其实不难理解,就目前市面上这些单品牌专营店来看,动辄成百上千个单品,如果将这些单品全部引进国内市场,不论是对于厂家还是代理商来说,都是一笔巨额费用。
对此,张总表示,一旦品牌合作方案确定下来,他会考虑先从局部着手,引进品牌的一些明星产品,待品牌整体发展稍微成熟之后,再考虑整店输出。此后,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可能会将产品在国内进行分装。“开始20%的产品进口,80%的产品在国内分装,在此之后,逐步将这一比例颠倒过来”,张总认为,谜尚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即80%的产品是从韩国进口, 20%的产品在中国国内生产。
制胜在渠道控制
除了批文费用这个瓶颈之外,不少单品牌专营店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平平的原因还在于受水货冲击严重。
“现在谁能把渠道控制好,谁就能赢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张总表示, The Face Shop、Skin Food和爱丽小屋是韩国最受欢迎的几个单品牌专营店,其次则是谜尚、Tony Moly等。不过,在中国市场,这几个品牌的表现却迥然不同。
一位业内人透露,自2010年The Face Shop被LG集团收购以后,目前尚处于调整阶段,其在对货品的渠道把关上不可能很严;相比之下,skin food的渠道控制显然好得多。现在就算去韩国也不可能随便就能拿到Skin Food的货,即便拿到货,价格也不可能低于六七折。
其实,Skin Food的准入门槛并不算低,但该品牌在不少区域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据记者了解,Skin Food的加盟费大约需要30万元,5.5折拿货,返3%的点。在配套方面,Skin Food也显得有些“抠门”,宣传单无论大小都需要代理商花钱购买,大的每份需要2元,再加上POS机等配套设备,仅这些零碎的配套就需要代理商花费近2万元。
2010年8月,广西科桥佳公司接手Skin Food代理,起初公司对于该品牌是否能有销量还存有担忧。“当时,我们预计一个月能卖到15万元,但实际上,到2010年11月底,其在南宁百盛的单柜月销量就已经达到了30万元”,广西科桥佳副总经理黄翠冰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正计划近期在梦之岛水晶城店开设第二家专柜。对此,商场方面对该品牌也表示看好,认为Skin Food还有50%-80%的上升空间。
尚需五年培育期
众所周知,单品牌专营店是来自韩国的“舶来品”,在韩国街头,单品牌专营店随处可见。
“而完成这个过程,韩国大约花了10年时间”,茵葩兰化妆品(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承锡俊告诉本报记者,按中国化妆品行业的这个发展速度推算,单品牌专营店在中国晋升为主流渠道之一至少也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
“目前,和韩国丰富的化妆品渠道相比,国内的渠道则略显单一,尤其是对于众多的二线进口品牌来说,目前国内可选择的化妆品渠道范围更是狭窄”,承锡俊表示,就拿当前作为化妆品主渠道的百货来说,A类店能出形象,但不出销量,最终仍然可能被清理出局,B类店虽然可以出销量,但却无法树形象,对品牌发展形成障碍;而超市渠道,当前仍然是以中低价位的品牌为主,因此,对于进口品来说,和低价位的国产品牌竞争,优势不大。
诚然,还有不少品牌寄望于专卖店渠道。然而,近两年无论是进口品牌还是国产品牌都纷纷选择进军专卖店渠道,甚至像欧莱雅这样的大型化妆品集团也将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寄望于专卖店系统,竞争的加剧使得专卖店的生存环境更趋恶劣,一些专卖店不但提高准入门槛,甚至还水涨船高地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这对于一部分品牌来说显然难以承受。此外,尽管目前全国号称有十五万家专卖店,但其中真正称得上精品专卖店的并不算太多。
“既然这些渠道看起来‘高不成,低不就’,那么就不如自己开拓新渠道”,承锡俊认为,这也是当初为什么韩国会走上单品牌专营店道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