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11-29
  • 阅读量:4372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周尧

距离12月31日换证“大限”仅最后一月,化妆品生产大省广东依旧有近一半企业没有拿到新证。它们都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为什么还不赶紧冲刺?



CBO首席记者 周尧

2016年是化妆品生产企业换证年,根据国家食药总局化妆品“两证合一”的相关要求,所有全国3800多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应于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换证工作,2017年1月1日起未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一律不得生产。


>>> 广东还有46%的企业没换证,上海奉贤全部完成

数据显示,广东目前有持证生产企业达2400多家,占了全国(共3800家持证企业)的63%以上。据《化妆品财经在线》此前报道,今年6月广东地区拿新证化妆品企业才刚刚过百,总数为119家。

时间又过去足足5个月,记者查询广东省食药监局网站了解到,广东省拿到新政企业数约为1317家,这一数据也得到多名广东企业相关负责人员认可。相较于6月,拿证企业数翻了10余倍,但现实情况是相较于2400家总数,仍有1000多家企业仍未拿到新证,未拿证企业占比46%。

记者注意到,汕头市万邦化妆品有限公司(粤妆20160027)、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粤妆20160091)、广东雅丽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粤妆20160013)、广州市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粤妆20160947)等国货知名品牌企业早已率先拿到新证。

换证“大限”只剩最后1个月,广东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广东省而言,有提交申请的企业,在标准以内的,证已经都换得差不多了。”

而相较于广东省拿证企业占比不容乐观,上海地区拿新证情况则相对较好。记者同时查询了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搜索上海市关键词,显示的企业数量达253家。而据官方透露,有“东方美谷”之称的上海市奉贤区截至目前,符合条件申请换证的45家企业就已全部通过上海市食药监局的受理,换证达成率为100%,其中包含有:如新、伽蓝、韩束、科丝美诗等一批化妆品企业。



记者同时查阅了北京食药监局网站,目前北京区域拿到新证企业数量为47家,而该区域化妆品企业总数为78家,目前拿证率为60%。值得一提的是,科玛化妆品(北京)有限公司在北京食药监局网站的备案号仍是老证(2010)卫妆准字01-XK-0439号。

有了解当前进展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仍未能拿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数占比达到40%以上。

>>> 化妆品安全应在首位  明年山寨化妆品数量或锐减 

按照新政要求,若广东这1000余家化妆品企业在最后一个月没完成“冲刺”,在2017年它们将不得从事化妆品生产工作。

有法规人士告诉记者,那些没有换证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原本就是“僵尸”企业;一类是真的利润难以维持高额生产投入的企业,一类是部分生产假冒伪劣或是山寨产品的工厂。

“我个人认为,这次国家出台的新证审核细则没有什么,只是明确规定化妆品生产环境按30万级要求。”天津天狮集团质量经理王伟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毕竟化妆品安全问题还是应该放在首位,这个要求并不过分,真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是应该要淘汰了。”

据了解,为了达到车间无尘的标准,在厂房设计和配备上 ,要求将一定空间范围内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等污染物排除,并将车间的温度、湿度、气流和静电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就有10万级、30万级等净化标准。数字越小,代表车间洁净等级越高。“就30万等级而言,这一项就需要有千万级别的投入。”王伟称,“这样的投入,一般的小企业是承受不起的。”

此外,某不愿实名的业内人士也向记者透露:“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假冒化妆品就出自这些拿不到新证的小化妆品生产企业。这部分企业倒闭也是理所应当,到明年,市场上山寨化妆品数量可能会锐减。”

但那些因不能支撑高额投入而未能拿新证而被迫停产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在限期过后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2107年1月1日,还没换证的企业理论上是不能生产的。在资源整合的大环境下,这些未能拿证的企业有被大企业收购的可能。”王伟称。有这样观点的还有广州某化妆品OEM工厂总监,该总监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表示:“我们今年5月份就拿到了新证。未来建新厂房、购买硬件设施等各项投入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明年有目前未拿到新证书的工厂出售,有合适的我们也愿意接手(来改造)。”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