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4-21
  • 阅读量:1453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

面膜市场将达2000亿元,化妆品行业如何找到推动这一品类散发最大能量与价值的方向?



在诸多化妆品品类中,行业对面膜的情感最为复杂,因为这一品类近年的发展,着实令人百感交集。

2012年爆发,2013年持续增长,2014年、2015年因无资质品牌、无质保产品横行,导致质量问题频频出现,使得这一品类遭到一定程度的冷遇。而2016年,在以一叶子为代表的部分面膜品牌的努力下,面膜又似有回暖迹象。

事实上,尽管面膜品类发展看似并不稳定,但其存在着巨大市场空间却是不争的事实。
 
贝豪集团总经理梁宏丽就曾算过一笔账:中国真正能使用面膜的人群集中在18-50岁的女性,约4亿左右。哪怕每人一周只用1片面膜,1年就能消费200亿片以上,每片面膜如以10元的零售价格计算,1年可消费近2000亿元面膜。

也就是说,面膜品类至少有2000亿元的市场!



遗憾的是,就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来看,诸多因素导致这2000亿市场迟迟得不到充分挖掘。
 
其一,本土面膜品牌层出不穷,呈扎堆之势,然领导性品牌相对缺失。

2012年-2016年的五年时间内,数不胜数的面膜品牌诞生,但存活时间短、迅速退出面膜市场的品牌也比比皆是。美即神话落幕后,国内几乎很难出现一个可以称之为领导品牌的面膜品牌。目前,除正风生水起的一叶子,及在各自渠道发展较为稳健的御泥坊、膜法世家等品牌外,本土面膜并未完全占据面膜品类主导地位。放眼看去,CS渠道目前的引流产品中,不乏美迪惠尔、丽得姿等进口面膜爆品。
 
其二,进入门槛低,开发周期短,模仿者众,创新者寡。

化妆品行业在面膜层面的创新,向来都没有护肤品、彩妆等品类那么热闹。目前可知对创新较为热衷的,主要是以贝豪等OEM公司为主的部分上游企业。更多面膜产品,在研发创新上并无大的投入,模仿、从众成为“主旋律”。
 
其三,面膜的行业地位并未得到重塑,目前仍是附加品类。

虽然是近年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但面膜还远未达到与护肤、彩妆“平起平坐”的地步。在化妆品店内,其作为引流品类的定位已根深蒂固。尽管陈列排面在逐渐增大,但依然并非主打产品,对门店业绩的贡献率也难有大的突破,目前,销售占比多在10%左右。虽说面膜是“唯一能够与国际大牌抗衡的品类”,但这样的地位还远未塑造起来。

那么,化妆品行业该如何重塑面膜生态圈,找到推动这一品类散发最大能量与价值的方向呢?

2017年5月6日, 2017中国面膜大会即将在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届时,将围绕如何重塑面膜生态圈这一论题做深入探讨。

本次中国面膜大会上,樊登读书会创始人,国内领导力、公关营销与创新思维方面极具影响力的专家樊登将莅临现场,分享什么是好产品与好营销。作为品牌企业,如何塑造出好的品牌?作为代理商和零售商,如何选择好的产品,做好区域运营?听听樊登怎么说。



此外,星图数据CEO谷熠也将在现场解读大面膜品类消费数据,以多层面的真实数据展现面膜品类消费现状,相信对面膜产业链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引与借鉴作用。

本届中国面膜大会同时设置了高端对话环节,届时,贝豪集团总经理梁宏丽、涅生电商创始人李先桃、亚缇企业董事长刘晓坤以及光合社创始人叶光等行业大咖,将与主持人张兵武叫兽一起,重新定义大面膜品类价值。大面膜品类全球化趋势怎样?如何看待并应对国内面膜市场问题?都将一一进行探讨。

而为了表彰为面膜品类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提振面膜产业信心,本届中国面膜大会还将颁发4个大类的奖项。这些奖项最终会花落谁家,敬请期待。

此外,贝豪集团、悠鲜、蝶美、悦听风颂、菲诗凯尔、面膜小屋、轻音乐、三草两木、自然之名等众多面膜企业和品牌也受邀参加2017上海大虹桥美博会并积极布展。

毋庸置疑,面膜品类已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期,而我们,应该一起做点什么了。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