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4-27
  • 阅读量:2293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吴思馨

上海家化如何“补齐”剥离花王业务后的空缺?公司一季度销售、管理成本为何上涨?如何疏通盘活现有10余品牌、8大渠道?4月26日,上海家化发布2017年一季报财报,同时,上海家化董事长兼CEO张东方首次通过电话会议对财报做了解读。

 
CBO记者 吴思馨

4月26日,上海家化新领导人张东方上台近5个月以来第一份成绩单——上海家化2017年一季报财报正式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家化在剔除代理花王业务的口径下,实现自主品牌营收、利润双增长。



△上海家化2017年一季度业绩数据、剔除花王业务影响后的数据

剔除花王业务影响,上海家化一季度营收从整体业绩来看,情况并不容乐观,数据显示,上海家化一季度整体营业收入13.40亿元,同比下降13.04%;扣非后净利润9068.02万元,同比下降26.59%。如何填补剥离花王业务后留下的巨大空洞是一个问题。同时,张东方在财报发布当天的电话会议上还透露出这样几个信息——“公司政策将以经销商为第一听众”,“研发费用不会减少,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下半年高端品牌双妹重新亮相”。

>>> 号外!双妹归来,延续高端定位、传承上海文化
  
电话会议中,张东方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即本土高端品牌双妹将于2017年下半年正式回归市场。在品牌定位上,延续高端一线定位,在品牌建设上,传承上海文化,凸显上海女性风情。目前,品牌回归正在筹划阶段。


 
 “双妹”品牌诞生于1898年,是由上海家化的前身——广生行创始人冯福田所创建。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已经是沪上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化妆品品牌,后因战乱逐渐淡出了上海市场。2010年,双妹旗舰店在和平饭店开业,但随后连年亏损。到了2015年,该品牌又被当时的领导人谢文坚叫停投入。

上海家化前董事长葛文耀曾解释过他钟情于“双妹”的原因,该品牌反映的是上海家化的理念跟技术力量,反映的是人对文化、艺术、品牌的理解。

今年双妹的归来,或许能让葛文耀的品牌期待得以实现。

>>> 花王的坑,Tommee Tippee、片仔癀和…来填
 
2016年全年,花王为上海家化带来了约20%,也就是近10亿元人民币的营收额。而2016年年底,双方签订的销售合同到期,并决定不再续延。也就是说,上海家化一次性剥离了近10亿元的营收业务,这对公司的影响可见一斑。

但这种影响却不完全是负面的,上海家化CFO兼董秘韩敏表示,虽然剔除花王业务后留下了很大营收空洞,但由于花王业务的毛利率很低,仅6%,因此公司2017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也相应有所提高。

那么花王近10亿元的巨大空缺由谁来填补?怎么补?



张东方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未来公司将从自营业务增长、代理业务以及并购业务三个方面来补位。其中,上海家化一季度财报里,自营品牌的增长速率达到15%,近乎两倍于行业增长;其次,上海家化目前代理业务主要包括口腔护理品牌片仔癀和3月新接手的英国高端母婴品牌Tommee Tippee。此外,她表示,公司未来还将继续寻找并购业务的机会以增加业务发展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弥补这10亿的业务量”。



>>> 一季度打基础——升级组织架构、激活品牌活力、疏通渠道、储备产品
 
电话会议中,上海家化方面一直在强调,对比2016年营收利润大幅下降的惨淡景象,新领导人上任后的第一个季度即为公司带来了15%的自营品牌增长,前景十分乐观。

那么我们来梳理一下,2017年一季度,张东方究竟做了哪几件事。

首先,上任第55天的“第一把火”,就是将公司原四大事业部组织架构全部推翻,实行以品牌驱动的六大部门并行的扁平化结构,包括研发部、品牌管理办公室、渠道管理办公室、供应链、战略投资部以及公司法律部。调整后,公司营销体系由渠道驱动变为品牌驱动,品牌独立于渠道,承担更多的市场策略和资源分配的决策权。“从品牌受渠道管控,到所有品牌在所有渠道发力,激活品牌活力”,张东方解释到。

其次是梳理品牌定位,形成品牌矩阵。将佰草集、六神、美加净、高夫、启初、玉泽、一花一木、茶颜、双妹、家安、Tommee Tippee、片仔癀等十余个品牌分成化妆品、个人护理和家居护理三个大类。同时在“323”大会上向市场发声,梳理品牌定位,形成品牌矩阵。

第三是疏通渠道,全渠道发力。从上海家化2016年度财报中可见,公司业绩在线上渠道有所增长,但在百货、商超等传统渠道有所下滑。“2017年,我们将会找到每个渠道的爆发力和增长点,并用扎实的产品储备去承接渠道需求”,张东方表示。

最后是新品研发,有针对性地做产品储备。据了解,上海家化目前的产品储备已经做到2018年,未来将会源源不断向市场推送新品。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