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7-24
  • 阅读量:2184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彭适

尼尔森最新发布的《全球互联商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不关心品牌归属,只选最便宜”这一理念表示不认同。此外,2016年,在30大快消品类中,本土企业面膜的销售额增长率为12.6%,在所有品类中增速最高。

 
CBO网讯( 记者 彭适 
 
《报告》显示,在63个被调查国家中,中国消费者对此观念的不认同度排名高居第2位。有70%的受访者表示,不赞同此观念;仅30%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不关心品牌归属(本土品牌和跨国品牌),只选最便宜”,这一数值远低于全球42%的平均值,泰国消费者对于此条问题的同意度最高,高达59%。该数据表明,品牌归属对于中国消费者至关重要。
 
尼尔森方面表示,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不再只是“价廉”,而更看重“物美”,消费升级的趋势越发明显;他们认为好的品牌是产品信誉的保障,所以会寻找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的品牌进行选购。
 
《报告》显示,总体来讲,从2006年到2016年,本土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比例缓慢而稳定地增长,由2006年的66.5%增长到2016年的69.8%,整体态势良好;相应地,跨国企业的市场销售份额比例有所减少。



在个人护理(如洗护发、护肤露)、即食食品(巧克力、饼干)等领域,跨国企业的销售还稳占上风,本土创业者只能从细分市场切入。不过,在乳制品(包括牛奶、酸奶)、粮油副食(如方便面、罐头)、饮料(包括水、果汁)以及家居清洁和纸品(包括衣物清洁、家具清洁)方面,本土企业份额优势更为突出;甚至在乳制品这一品类中,本土企业连续三年占据销售额份额的98%,几乎独霸市场。



相对跨国企业来说,本土企业的优势品类增幅较快。数据显示,2016年,在30大快消品类中,本土企业面膜的销售额增长率为12.6%,在所有品类中增速最高。此外,在即饮茶、酸奶、包装水等多个品类中,本土企业的优势地位十分突出,皆超过其品类的销售增速均值。



尼尔森方面指出,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本土企业更积极上市新品,并且新品的理念中着重突出“中国”的理念内涵;例如“生姜洗发水”、“红枣味饮料”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成为本土企业产品的“王牌”。

“以前,可能有些消费者会担心本土企业的食品质量,似乎‘国产’和‘不达标’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本土企业近来也越来越注重对产品品质的把控,并依据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发挥本土企业的优势,积极创新产品,将‘国产’与‘纯天然’、‘健康’联系起来,大大促进了国产品牌的发展。”尼尔森大中华区总经理韦劭表示。



《报告》还提到,外国企业在电商领域起步较早,尤其是跨国公司中的互联网品牌,针对电商渠道,施展丰富战术;通过“明星限量版”、“个性化定制”、“海外精选”、“情景化捆绑包”和“线上专供”等手段,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从网上购买相关产品;目前,本土企业也正加快建立电商营销体系,但手段较为单一,多为“爆款”,即通过巨额的月成交量来吸引消费者。

此外,跨国品牌还会更加注重迎合时尚需求,引流消费者,推广事件营销。引导消费动向的具体方法包括,搜索引擎优化、KOL直播推荐、平台付费广告投放、微信推广等等;而事件营销则是品牌直接与体育赛事或音乐节等聚众项目的合作。这两种营销手段具有十足的关键性和影响力,值得本土品牌借鉴。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