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7-30
  • 阅读量:4230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张慧媛

日前,上海家化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宏君提出辞职。从成立化妆品专营店事业部,到取缔四大事业部、实现扁平化运作,再到CS渠道高层人事动荡。一年不到、变数迭起,而这些无一不表明:上海家化对CS渠道的改革尚在“进行时”。


 

CBO记者 张慧媛 
 
7月28日,上海家化发布人事公告,宣布上海家化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宏君因个人原因,向公司提出辞职。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向陈宏君求证得知,离职属其私人原因,上海家化的渠道政策,尤其是对CS渠道的重视,将不会因其离开而发生改变。



>>> 低调的“继任者”们
 
公告显示,陈宏君原职位将由古海斌接任;同时,公司任命张岚担任上海家化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负责CS渠道通路行销部门的同时协助古海斌管理CS渠道。
 
据了解,上海家化董事长兼CEO张东方于今年1月份宣布,推翻原四大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实行以品牌驱动的六大部门(研发部、品牌管理办、渠道管理办公室、供应链、战略投资部、法律部)并行的扁平化结构。古海斌曾任上海家化渠道战略总经理,协助张东方运营渠道管理办公室;张岚则曾任上海家化CS渠道通路行销总监,为陈宏君原下属。



记者了解到,和张东方有维达国际的工作经历背景相同,来到上海家化之前,古海斌也曾任维达国际销售总监多年。

陈宏君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于8月31号才会离职,“在此之前仍是家化人”。至于未来具体去向,正在休假的他表示暂时不便透露,但“还是会在同行业内”的回答,也留给外界不少遐想。


>>> 几经变革的渠道之“困”
 
对于上海家化这个有119年历史的“老江湖”来说,近两年的“波动”有点多。

先是高层换帅。2016年11月25日,上海家化一纸换帅公告宣告谢文坚“下课”,张东方空降上任。

然后是业绩下滑、财报“难看”,在整体经济环境和行业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传统销售渠道增速明显放缓。2016年财报数据显示,上海家化2016全年营业收入53.21亿元,同比下滑8.89%;净利润2.16亿元,同比下滑90.23%。 



再就是组织架构几经更迭,反映出其渠道政策的多变。早在“谢文坚时代”,上海家化就确立以渠道为中心的发展规划,分别成立百货、现代渠道、电商和化妆品专营店四大事业部。

2016年8月,上海家化针对化妆品专营店渠道成立了上海家化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主打CS渠道的品牌运作,操盘手即陈宏君。这个曾亲眼见证相宜本草KA系统崛起的操盘手,或许能理解当时上海家化的渠道之困。



随后,张东方上台后,将原有的四大机构推翻,重建六大部门,并实施“研发先行、品牌驱动、渠道创新、供应保障”的16字方针。陈宏君对记者解释说,品牌驱动并不意味着上海家化不重视渠道,而是“在保持对渠道关注不变的前提下,加强品牌驱动这块'砖',实现'多一条腿走路'”。



>>> 品牌拉动下CS增势明显,前路或可期?
 
3月23日,在上海家化品牌盛典上,张东方首次公开亮相。在介绍渠道战略时,张东方将化妆品专营店、电商和特殊渠道定为高增长渠道。当前,家化在专营店渠道已覆盖网点5000多家,屈臣氏近3000家。

上海家化这一年来耕耘CS渠道的效果如何?陈宏君透露,CS渠道上升势头强劲,其总体销售额增长率远超同行业市场标准。“其中,佰草集和高夫两个品牌尤其突出”。据他介绍,高夫去年在CS渠道的销售增长率在公司内部品牌内名列第一,未来,将会继续重点关注终端渠道。



北方市场一位代理商也向《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印证了这一点。他表示,2016年以来,其代理的佰草集和高夫发展良好,品牌对代理商的折扣也表现出最大诚意,但是“对比某些国货品牌的优惠力度,家化还有再做让步的空间”。不过,他认为,仅看利润点是不够的,他看重的是上海家化的实力以及佰草集、高夫差异化的品牌定位。

此外,陈宏君还表示,在今年美博会上“焕新”亮相的一花一木这个主打90后消费者并曾专供屈臣氏的年轻品牌,也宣布正式进军CS渠道,此举也表现了上海家化填补CS渠道架构的决心。

上海家化2017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上海家化在剔除代理花王业务的口径下,一季度实现自主品牌营收、利润双增长。张东方在电话会议中透露,“2017年,我们将会找到每个渠道的爆发力和增长点,并用扎实的产品储备去承接渠道需求”。
 
但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则对上海家化CS渠道的未来“忧心忡忡”。他认为,上海家化旗下品牌的CS渠道销售占比不大,预估在10%—15%之间,和某些占比高达70%—80%的国货品牌相比“小巫见大巫”,这也导致留给家化CS渠道负责人的操作回旋空间不太足够。
 
在他看来,在渠道分销过程中,大到品牌决心、小到物料和人员的支持力度,“上海家化都和一些'接地气'的国货品牌还有一定差距”。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