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武汉屈臣氏近日收购了某家药店并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C证。在化妆品市场份额受到严重挤压的情况下,屈臣氏要开始“重操旧业”卖药了吗?
CBO网讯(记者 刘珽玉 )
据《亿邦动力网》报道,有知情人士称,武汉屈臣氏收购了某家药店并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C证。公开信息显示,今年1月10日,武汉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获得由湖北省食药监局核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证书,可以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网站名称为“屈臣氏大药房”。
据了解,“屈臣氏大药房”这个名字,早在1963年李嘉诚旗下的香港和记黄埔集团正式收购屈臣氏之前,就已沿用多年。而屈臣氏线下门店一直有售部分简单的医用药品,如常见的晕车药、鼻炎喷雾、驱蚊水等。
对此,一位化妆品业内人士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屈臣氏里,药品的占比高达30%,而在国内,药品的销售需要特殊的批文,由于品类的管制和政府的约束,国内屈臣氏商品结构和国外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看到的屈臣氏和万宁都是药妆店,但是在国内的屈臣氏基本上可以称之为美妆店。
该人士表示,目前,屈臣氏可以在网上进行药品的销售,说明国家要求的线上售卖药品所需的手续屈臣氏已经“克服”了,如果线上的相关手续已经通过,那么,屈臣氏在线下售卖药品指日可待。
对于屈臣氏为何“重操旧业”卖药,该业内人士表示:“屈臣氏想要通过更全面的品类,吸引更多的人流量。”
如今,药房和医院是给消费者提供药品的最主要渠道,屈臣氏主要瞄准的是亚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对于亚健康的治疗、修复以及信心的恢复与美容事业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线上和门店怎么去抓住亚健康人群,是屈臣氏此举释放的一个信号。
上述业内人士还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屈臣氏在日化及化妆品等板块业绩的下滑,也是其重开药店的原因之一。“屈臣氏现有的业务想要增长很难,屈臣氏想通过抓住新型的消费人群,让亚健康人群去关注屈臣氏、走进屈臣氏。”他分析道。
据屈臣氏最新财报显示,屈臣氏中国上半年可比店同比下滑6.2%,较去年同比8.5%的下滑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