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09
  • 阅读量:2071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彭适

美发无小事。现今,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染发类化妆品的使用逐渐增多,因使用产品产生不良后果的问题也随之显现。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染发类化妆品使用信息提示》,呼吁广大消费者和相关专业人士,提升化妆品安全使用意识并关注化妆品使用安全。

 
CBO网讯(记者  彭适)

染发用品之所以成为总局严打的对象,与市场上的染发剂产品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局面,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身心健康不无关系。



据总局数据,2017年,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共收到染发类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2688份,占收集到全部特殊类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12790份)的21.02%。涉及染发类化妆品2707例次,其中报告类型为严重的报告25份,占特殊类化妆品严重报告总数(45份)的55.56%。



总局表示,染发类化妆品是一类具有改变头发颜色作用的特殊化妆品,使用后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收到的染发类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初步判断,主要以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和化妆品毛发损害为主,其次为化妆品荨麻疹、化妆品光感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化妆品痤疮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部位以头皮、额部为主,其次为颈部、颊部、耳周、口唇、口周、眼周、外耳廓、鼻部、胸部等;染发类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主要表现以皮损红斑、丘疹为主,其次为斑丘疹、水肿、渗出、水疱、风团、毛囊炎样、苔藓样变等;使用者自觉症状以瘙痒为主,其次为灼热感、疼痛、紧绷感、干燥、头晕、头痛等。

对此,总局提示,第一,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合法渠道购买染发类化妆品,并选购标识清楚的产品;第二,使用前应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建议进行皮肤测试,如自行测试难以判定时,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咨询;第三,使用时需注意身体状况,做好防护措施;第四,使用后注意事项也需谨慎。
 
一位国内专注染发品的品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染发产品的标签反映了产品的特性和功效,是传递产品信息的有效途径,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他强调,染发产品中的某些染发剂成分是过敏源,部分消费者使用后会导致皮肤过敏或刺激,引起不适等症状。“如实、正确标识染发剂的成分,对消费者的使用安全尤其重要。”

染发品由于其特殊性,除了会影响消费者权益,往往也容易让店家“踩雷”。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近两年,为了和线上及同类竞争门店形成差异化,不少化妆品专营店都开始引进染发类产品,并在店内开展染发体验活动。“染发类产品的受众不限男女、产品没有淡旺季之分、具备体验性,能够帮助专营店扩大消费群体和锁客。”上述负责人表示。

“专营店在引进染发品时,要选择正规厂家、品牌、代理商出售的包装完好、标识清楚的产品。“该负责人分析,染发产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要查看产品外包装的标签标识是否齐全,尤其注意进口化妆品必须有以规范化汉字书写的中文标签。同时,相关法规对警示语内容还做了强制性规定。”他强调,如果发现染发产品的标签标识信息不全或者是全外文标签标识的产品,应谨慎引进。

在他看来,外部市场需求加上产品本身特性,使得染发用品开始出现在各类零售渠道,虽然需求量在加大,但目前,市场上的染发剂产品却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局面。“国家层面出手严打,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有益处。”其表示。

为了迎合对染发化学成分越来越敏感消费者的需求,也有大公司在先行寻求技术突破。



去年年底,欧莱雅集团就宣布推出首个全植物配方染发剂品牌Botanea,产品原料来自三种在印度发现的植物。从2018年5月开始,欧洲各地的美发沙龙将使用这些新产品,随后考虑进军大众消费市场。业内人士分析称,染发剂市场目前还是以化学染剂为主流,如果欧莱雅该配方能够做到“全植物”且合法合规,那将会是染发剂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