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产品,真的是品质与口碑的代表吗?不一定。近年来,就又不少网红产品让消费者从感性“种草”到理性“拨草”。
CBO网讯 (记者 张雪梅)
随着微信、微博的遍及,小红书、抖音的崛起,坐拥大批粉丝的素人越来越多,形成了许多个小社群。在这些意见领袖的推动下,网红产品的“打造”似乎越来越容易,推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在这其中,不少网红产品却逃不过被“拔草”的命运。
1、日本MSD软膏
从2016年就开始,MSD软膏成为火爆全网的祛疤“神器”,众多美妆博主和素人为其背书,许多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跟风购买。有报道称,单个日本代购一个月可以成交1000多笔订单。
然而从2017年开始,网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甚至有网友指出,这种软膏在日本国内只是一种抵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软膏。经专家鉴定,这款药膏不仅没有淡化疤痕的效果,还有肾毒性和耳毒性,儿童使用会导致听力下降。到2018年,已经鲜少有代购会提到它。
从“趋之若鹜”到“避之不及”,这也是不少风极一时的网红产品的生命轨迹。
2、日本参天玫瑰眼药水
近年来,不少非处方药物成为了赴日游客购物清单中的热门选择,其中就包含了各类眼药水产品。日本参天玫瑰眼药水,更是被代购们称作眼药水界的“爱马仕”。在消费者狂剁手的时候,一些网友却表示,在使用这些眼药水后,出现了眼睛干涩、发痒等症状。
日本顺天堂大学的一位医学教授指出,参天眼药水中含有一种叫“甲基硫酸新斯的明”的成分,且含量较高。这种成分有收缩瞳孔的作用,会让人在短期内感觉眼部疲劳得到了有效缓解,但频繁使用会造成睫状肌功能异常,导致各类眼部疾病。与此同时,一位宁波的医生也在朋友圈呼吁,不要盲目跟风购买网红眼药水。
同时,该眼药水包装上注明了“第二类医药品”。公开资料显示,第二类医药品是指需要注意副作用的药物,此类药品必须在说明上标注“使用前须和要及时确认,必须严格按说明服用”的字样。大部分的一般用医药品都属于第二类医药品,第二类医药品的副作用有可能危害健康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障碍,第二类医药品必须当面销售,不得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销售。
如今,日本参天玫瑰眼药水虽然没有从全网推到全网嘲,但不少消费者会根据自身需求对其“拔草”,而“种草”消费者在购买时也会格外谨慎。
3、韩国recipe水晶防晒喷雾
作为曾经的“娜扎同款”,韩国recipe水晶防晒喷雾价格亲民,很快得到大众追捧。然而,美丽修行(一款查询化妆品产品成分的app)上显示它高达68种添加剂,致痘致敏成分不止一种。同时,不少消费者使用后发现味道难闻,喷头难用,引发了众多吐槽。
这些具有争议的产品是如何成为网红产品,甚至全网推崇的?营销专家路胜贞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原因是代购、博主具有很强的粉丝带动作用,能够迅速抓住时尚热点、找到商品与粉丝需求的结合点进行有效的推介。另一个原因是,大量的虚假流量的拥趸,俗称水军,进行虚假宣传,最后假戏成真。而那些盲目跟风的消费者,心理上会有一种潮人的自我认知感,自信而又略微的不自信,追捧网红产品就是这种自我认知的一种物化反应,是一种怕被时尚甩下的从众心。”
他呼吁,消费者应该逐渐褪掉这种情绪化的购物心态,理智冷静地看待所有网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