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3-04
  • 阅读量:1351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李建子

发力线上和美妆板块的同时,拉芳家化要将主要火力仍集中于传统卖场超市渠道,这是为何?

CBO记者 李建子


虽然已经抱上了资本市场的“大腿”,但拉芳家化仍旧在向商超渠道寻求更多的希望和市场份额。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在拉芳家化2019年全国经销商会议上,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拉芳家化计划在未来的2-3年,将产品和服务覆盖至约3万家大卖场和大小超市。“这是基于上述渠道仍是个护用品销售的主要渠道考虑的。”该负责人解释,针对卖场、大超市和小超市三大消费者最为集中的渠道,拉放家化将针对其所覆盖的消费者特点,进行新一轮的创新。

具体来看有,通过店内陈设形象优化,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促销活动等;通过产品升级和营销创新,夯实传统渠道基础;加强物流配送,增加人员推广和线下体验等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传统渠道的顾客。

对此,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告诉《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由于拉芳家化是上市企业,未来的计划不便过多透露,但布局线下商超体系是拉芳家化一直以来比较依重的业务,现如今做出调整,是为了进一步深入和做扎实商超这一体系。

2017年3月,创立十五年的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终于如愿以偿登陆A股市场。成为当时近13年来首个“拿下”A股的中国本土日化企业,一经上市便受到资本市场热捧,一时风头无二。

上市后,拉芳家化便开始多产业布局,把目光投向了美妆业务和线上渠道。2017年9月,拉芳家化以1亿多元收购了主营母婴、女性自媒体社群和电商的宿迁百宝20%股权。2018年5月,拉芳家化拟3440万元收购自媒体原创内容运营和彩妆“MeetDay”的运营管理者——蜜妆信息26.8%股权。

2018年12月,拉芳家化更是再拟8.08亿元收购旗下拥有21个海外美妆品牌代理权的上海缙嘉51%的股权。但这项收购在公布后引发了争议,市场质疑拉芳拟收购的公司盈利能力和收购标的的高估值严重不匹配。随后,拉芳家化宣布终止这项收购,原因是此次增资收购议案尚未经过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彼时,拉芳家化在谈关于收购上海缙嘉时称,通过收购上海缙嘉,有助于激发公司与各个外延投资主体之间在自有及代理品牌培育推广、线上渠道拓展、线下渠道布局、自有品牌研发等方面存在的潜在价值,增强产业布局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不难看出,拉芳家化是想通过上海缙嘉的品牌孵化能力和品牌运作手段同时发力线上线下,但随着收购项目的终止,拉芳家化寻求线上突破惨遭阻碍。现阶段,为了提高集团的整体利润,加快产业布局,只能从其市场份额占比最多的传统渠道做突破。

公开数据显示,拉芳家化自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其营收同比增长率连续四个季度为负。这种颓势,直到2018年才止住。

2018年8月,拉芳家化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2018年1-6月,拉芳实现营业收入 4.4亿元,同比增长2.7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8344.6万元,同比增长 57.84%。而从渠道收入构成来看,公司以“大润发”、“物美”等为代表的KA渠道销售增幅较大,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0.43%,较去年同期增长10.33%。

可见,拉芳家化依然是靠传统商超渠道实现营收。

长久以来,拉芳家化旗下主力品牌拉芳主要驻扎在中国的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主打物美价廉的洗护产品,销量最多的也是大容量高性价比的产品。但随着90后年轻消费群体成为主力以及其购买渠道的转变,加之国内外各类洗护产品对其市场份额的挤压,拉芳家化显然需要更多增长动力。

为了冲破困局,拉芳家化连年来开始强化对一二线都市的辐射力度,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布局发力高端洗护市场,持续推出了美多丝、陶然、曼斯娜、娇草堂等多个高端洗发子品牌,售价在70~120元之间。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宝洁只用4个月就可以根据市场定制一款新品”的时代,拉芳家化除了推动产品建设和研发外,更需要研究消费者群体,做消费者画像,真正弄懂品牌已有的消费者在哪些渠道,品牌想要去挖掘的新消费者又在哪些渠道,巩固旧渠道的同时开发新渠道。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