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有饭“托”,喝酒有酒“托”,现在就连恋爱交友也开始出现化妆品“托”了。
据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报道,江苏省常州市公安机关近日侦破了一起利用年轻小伙网络“求爱”心理,见面实施诈骗犯罪的系列案件。故事情节虽然老套,但这次案件与众不同的是:利用颜值“网恋”哄骗年轻男性为其线下买单的女性,扮演的是化妆品“托”角色。案件中被诈骗的多位年轻人,直到警察找上门甚至都还没意识到,自己竟然被骗了。
01
网络诈骗出新招,化妆品“托”化身网恋女友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常州打工的26岁小赵,今年突然“命中桃花”,碰到一个漂亮的QQ女网友主动加他为好友,并且借助网络聊天工具俩人谈起了恋爱。10天后,女网友主动提出见面,两人第一次在线下见到了彼此真面目。在小赵眼里,女网友虽没有之前提供的照片上那么漂亮,但基于前期的对话交流,小赵对这位女友也不反感。小赵表示,见面前女网友指定了一个约会地点,位于常州横山桥镇的一个购物广场,两人见了面就一边聊着一边随意逛进了商场。
在商场内“偶然”逛到一个化妆品店的时候,女网友开始暗示赵某买东西送给她。先是一只几百元的口红,随后就是香水,接着又是面膜套装、护肤品套装之类的,最终小赵总共买了“价值”12000元的化妆品作为礼物送给了“女友”。尽管相识不过10天,虽然这还是头一次见面,但小赵还是鬼使神差地为“女友”花去12000多元,换来“女友”开心得直夸小赵是个大方爽快人,并马上掏钱请他吃了顿快餐。小赵原以为自己的大方会换来两人更亲近信任,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从饭后分手,两人虽然还在网上交流,但女友却明显地越来越冷淡。再十几天后,女友干脆把他从微信电话中直接拉黑。
02
伪劣化妆品做道具,一个月诈骗10多万元
经过常州市公安局横山桥派出所民警调查,原来这是一起酒“托”诈骗的变种——化妆品“托”诈骗。传统的酒托是把被害人拉倒酒吧去消费这些酒,而在这系列诈骗案中,被害人是被带到指定化妆品店,化妆品“托”以送自己礼物为由,要求被害人买这些化妆品。
首先是老板,他负责协调所有的人,安排工作;然后是键盘手,负责在网络上发现这些被害人,然后跟他们假装谈恋爱,并约他们见面;见面前键盘手会将受害人信息发给接单女,由接单女去和这些被害人见面,并带这些被害人到特定化妆品店;化妆品店里面还有一个收银员负责收银推销、统计每一个接单女的业绩,最后进行汇总给老板;另外,在接单女在与被害人见面的过程中,店里还会出现一个被称为“安保”的人,负责应对受害人与接单女消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其中,接单女一般拿25%的提成,老板拿20%的提成,剩下来的55%交给键盘手。至于摆在化妆品店内高价售卖的那些化妆品,则完全是诈骗团伙用来骗钱的道具,每一次高价售出后,再由假扮网友的女子送回店内,循环反复利用。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诈骗受害人的过程中同样“有讲究”。首先选定的目标多是并不了解化妆品的年轻男孩,然后消费时往往先从几百元的口红入手,通过被骗人掏钱付款时的种种表现,再进一步确定诱骗套路。而在这些化妆品店里,一个贴着 GUCCI、CHANEL标签的香水售价1000多元,制造成本却只有三四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