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3-17
  • 阅读量:1930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郭芬 张钊

疫情爆发后,紧急物资需求量大增,使得一些不法商人看到了其中的暴利,一时间市场上假货、水货丛生,违法违规宣传现象也开始滋生。

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这个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的节日,目的在于扩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而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国每年定期举行的3·15晚会也宣布延期。
 

(截图自央视财经官方微博)
 
但延期举办晚会并不意味暂停“打假”。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举办的线上“2020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中,报告显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涉疫情消费者投诉180972件。其中价格类投诉占比45.08%,质量类投诉占比11.68%,假冒类投诉6412件,占比3.54%。
 
趁“疫”涨价、假冒伪劣、违法宣传、庞氏骗局,这些乱象在疫情中的日化行业仍频频上演。
 
01

哄抬物价、假冒伪劣,口罩生意乱象多

 
线下供应的紧缩,加剧了线上竞争的激烈。疫情之下,市场上一“罩”难求,在京东、天猫、拼多多等抢购口罩需要拼手速,经过预约后,才能得到抢购机会,但口罩销售速度极快,几乎一秒售罄。
 
供求失衡,导致了口罩价格迅速上涨,原来0.1元一个的一次性口罩,单价已经涨至约2元一个;原来价格为3元的N95口罩,目前已经涨到20元一个,涨幅6-10倍。
 

(原价0.1元/个的一次性口罩涨价至约2元/个)
 
还有不法商家甚至开始生产假口罩。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假“飘安”品牌口罩的消费者投诉多达74条。据消费者描述,假冒口罩根本没有关键的熔喷布层,无法阻挡飞沫传播。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假“飘安”口罩的类似投诉多达74条)
 
在微商圈子里,口罩销售状况也乱象丛生。导游在卖口罩,金融人在卖口罩,微商也在卖口罩。但据国家规定,对防止疫情蔓延性价比较高的医用一次性口罩的销售,不仅需要相关营业执照,还需要“第二类医疗经营备案凭证”,个人没有取得相关执照不得销售医用口罩。
 
02

口罩也成“期货”,385年前“郁金香事件”再次重演

 
口罩生产的供不应求和较高回报率,让不少企业看到商机,纷纷跨界加入口罩等防护用品的转产援产大军。我国口罩日产量正得到飞速提升,截至2月25日,日产量已达到7619万只,相比以往翻了近4倍。
 
然而利用口罩骗钱已经成为了网络诈骗者的“新花招”。
 
珠海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日前通报一起典型案例。当地一位陈姓女士得知武汉疫情后,开始在集结朋友发起募捐,分三笔付了全款133.5万多元交易了一批口罩。但钱打到账后,对方称因物流瘫痪,货品无法及时到位,随后以各种理由推脱,陈女士于是觉得自己被骗,遂报警。目前嫌疑人已被逮捕。

17世纪中期时发生的“郁金香事件”中,郁金香量少价高,投机商看中其中的商机,开始囤积郁金香球茎,并推动价格上涨。由于球茎成长至花期还需一段时间,“期货”的概念也由此诞生,炒作期货超量接单的骗局在此时间中第一次出现。而疫情期间,这样的骗局被在此重演。有商家通过买卖口罩“期货”,提前锁定货款,甚至不惜超量接单,高价位之下,即便是赔付一定的金额,延期交货后仍然有暴利可图。


据央视报道,截至2月初,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涉疫情诈骗案件111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4名,追缴赃款660余万元。

 
03

“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消毒液生产商违规宣传

 
疫情之下,消毒抑菌成了重中之重,而有此作用的消毒液自然成了紧俏品。但是过度宣传、违法广告的行为使得此类部分产品受到了处罚。
 
利用疫情期间消费者对消毒杀菌产品的迫切需求,浙江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网店发布含有“杀菌率>99.99%”、“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手足口病毒、H1N1流感大肠杆菌等常见病毒”等内容的3款消毒液产品广告,经查证广告内容与事实不符,其被罚款1万元。
 
杭州市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其运营的互联网平台,在疫情期间出现含有“抗病毒、减少疾病、抗病毒地胶1小时内对H1N1病毒灭活99.8%以上,对H7N9病毒灭活99.9999%以上”等内容的违法广告。当事人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对于明显违法广告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被罚款2.5万元。
 
疫情当前,商家更需自律,夸张、违规宣传无益于“自掘坟墓”。
 
04

获“诺贝尔化妆学奖”?化妆品夸张推销秒翻车

 
疫情期间,网红穆雅斓因为在直播中介绍某款化妆品获得“诺贝尔化妆学奖”而遭到网友群嘲。
 

(截图自梨视频)
 
很快,该话题迅速冲上热搜,随着事件不断发酵,网友们的怒火也从穆雅斓本人烧到了她所推荐的产品和品牌。
 
据悉,穆雅斓当时所推荐的是淘宝店“穆雅斓の潮妆店”中所售的D18富勒烯眼部精华,在直播中,她声称该产品所含的富勒烯成分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随后又改口称获得“诺贝尔化妆学奖”。
 
捏造事实,无中生“奖”,很快引来网友群嘲,“产品本身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就算其中某一种成分获奖,也不能代表产品有多好。”“很多产品都会打着诺贝尔等让人膜拜的大奖或听起来震撼却子虚乌有的头衔来推销产品,但实际效果有待考究”。
 
疫情非常时期,更应强调企业社会责任。这种责任不仅包括紧急驰援、捐款捐物,同时在于在这场举国战“疫”中守住商业底线,远离不义之财。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