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05
  • 阅读量:1922
  •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 作者|张钊

随着丽人丽妆的过会,美妆行业的电商代运营商将诞生一支新股。

今日(6月4日),上海丽人丽妆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人丽妆”)成功过会。这是继壹网壹创之后,又一家美妆电商代运营商过会,距敲钟上市仅一步之遥。
 



01

首次IPO曾被否,过于依赖“阿里”系


作为国内最大的化妆品网络零售服务商之一,丽人丽妆于2010年成立。经过十年的发展,丽人丽妆有着天猫美妆最大的授权品牌群。公司已经和美宝莲、施华蔻、兰芝等超过60个品牌达成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这距丽人丽妆首次冲击IPO,已经过了四年。在此之前,丽人丽妆曾于2016年8月首次发布了招股说明书。
 
彼时,发审委重点关注丽人丽妆的“阿里依赖”,“丽人丽妆经营业绩是否对天猫/淘宝平台构成重大依赖;业务的稳定性以及未来业务的增长空间”等问题。此外,“丽人丽妆报告期品牌方返利金额较大,品牌方执行的返利政策对发行人经营业绩构成重要影响”也是发审委重点关注的问题。
 
2019年5月,丽人丽妆再次向A股发起冲击。二度IPO排队一年多,丽人丽妆终于成功过会。
 
不过,记者注意到,丽人丽妆此前被否老问题仍然存在。根据丽人丽妆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显示,电商零售业务系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公司主要通过阿里旗下天猫及淘宝开展电商零售业务,而阿里系丽人丽妆的大股东,持有丽人丽妆19.55%的股份。
 
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丽人丽妆分别实现营收20.16亿元、34.2亿元、36.15亿元和16.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070万元、2.26亿元、2.51亿元和1.51亿元。其中,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天猫及淘宝电商零售业务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4.86%、92.21%、92.55%及94.50%。
 
虽然公司表示,在进一步拓展天猫平台业务的同时,公司亦积极开拓包括拼多多、小红书等其他电商平台业务,且上市平台已经于报告期内产生销售收入,但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丽人丽妆对阿里系仍然存在依赖。
 
但在今年疫情期间,丽人丽妆的表现可圈可点,增长惊人。数据显示,其代运营的多家品牌旗舰店,在“三八”节点的销售额增长翻番——奥伦纳素、KISSME旗舰店增长甚至高达800%和1500%,公司总营业额也同比几近翻了一倍。佑天兰首日同比增长163%,Whoo后全天增长率3220%。
 

02

成功过会后,后疫情时代仍充满考验


虽然营收和利润整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丽人丽妆仍然面临不小考验,其中不乏电商代运营商的群体困局。
 
其一,业绩增速下滑。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该公司营收同期增长了87.40%、70.09%、65.60%、69.67%、5.69%;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11.50%、475.68%、146.71%、179.63%和11.53%,2018年业绩增速下滑明显。
 
其二,在合作品牌数量快速拓展的同时,丽人丽妆也面临客户流失的问题。
 
丽人丽妆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与超过60个品牌达成合作关系,但营收主要集中于前十大品牌店铺的销售收入。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电商零售模式下前十大品牌店铺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58%、71.50%、69.89%及74.61%。
 
2018年5月,在与巴黎欧莱雅合同到期后终止与其业务合作,原因是欧莱雅集团采用自有网络零售运营团队负责旗下品牌的线上运营。同年8月,欧莱雅收回兰蔻的运营权,而在2016年和2017年,兰蔻品牌的销售收入在丽人丽妆总营收中的占比均位列第一。
 


此外,2018年丽人丽妆和妮维雅的合同到期后,双方终止了在天猫平台的合作。2019年8月,丽人丽妆与美宝莲品牌的合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授权丽人丽妆运营美宝莲品牌官方旗舰店,变更为通过丽人丽妆官方旗舰店经销美宝莲产品。
 
另外,从2008年开始与丽人丽妆合作的相宜本草,在今年正式收回电商代运营权,开启自营。
 
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9年1-6月,分别有3家、4家、5家和6家品牌终止与丽人丽妆的合作。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代运营品牌将脱离运营商谋求自营,在后疫情时代是个未知数。
 
随着丽人丽妆成功过会,登陆A股只是时间问题。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丽人丽妆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计划募资5.86亿元,相较于首次公开的招股说明书中的拟募集资金3亿元,此次融资额大幅上涨。

推荐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