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政策的实施,对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民众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利用离岛免税政策进行“套代购”走私行为屡禁不止,且表现为走私手法不断演化升级、作案金额不断提高
据海关总署官方消息,近日,在海口海关及地方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广州海关开展“奋发21”打击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专项行动,打掉“套代购”专业走私团伙23个,现场扣押涉嫌走私的离岛免税化妆品、洋酒等一批,初步查证案值约6000万元人民币。
经查,该走私团伙利用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组织社会人员前往海南各免税店“套代购”化妆品、洋酒等离岛免税品,以自提离岛、寄递送达等方式在广州、佛山等地集中收货,再对外销售牟利。
不久前,9月2日,湛江海关组织开展“湛蓝2022-1”第4轮打击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集中收网行动,对广东雷州、徐闻等地的“套代购”走私团伙开展打击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涉案案值约1000万元。
一直以来备受代购热捧的化妆品,如今成为了“套代购”的重灾区。
01
离岛免税下的“套代购”乱象
离岛免税“套代购”指的是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个人购买离岛免税品的资格和额度为他人购买免税品或将所购免税品在国内市场再次销售,以及组织、利用他人购买离岛免税品的资格和额度购买免税品谋取非法利益,都属于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违法行为。
今年2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的2021年打击走私十大典型案例中,也包括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这一案例。即海关总署海口、湛江海关缉私局开展打击治理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联合行动,打掉团伙114个,案值合计4.8亿元。经查,涉案团伙组织人员在海南“套代购”离岛免税品后二次销售牟利。
无独有偶,今年7月,青岛海关缉私局日照分局侦查发现,山东日照籍的邢某某,频繁往来于海口和日照之间,涉嫌利用海南离岛免税政策、通过使用他人免税额度、进行“套代购”走私。经查,以邢某某、马某、李某某为首的3个走私团伙,违反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组织他人利用每人每年10万元免税购物额度,在海南海口、三亚免税店购买化妆品、手机、洋酒等免税品,并通过轮渡方式离岛,通过快递分销给全国各地买家牟利。该案值超5000万元,已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
目前,“套代购”违法行为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海南离岛免税政策。
△海关查货涉案商品
“离岛免税”政策,指对乘飞机、火车、轮船离岛(不包括离境)旅客实行“限值”“限量”“限品种”免进口税购物。在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免税商店内或经批准的网上销售窗口付款,在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指定区域提货离岛的税收优惠政策。
2020年7月1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海南岛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正式实施,将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不限次,且扩大了免税商品种类,仅限定化妆品等商品的单次购买数量。
新政的出台对于个人消费者、对于海南以消费带动旅游业务的发展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2022中国旅行购物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免税市场销售额较2020年增长66.8%。海南作为中国免税市场C位,在免税购物新政策刺激下,更是加速增长。数据显示,去年海南全省离岛免税销售总额超过600亿元,同比增长84%。
巨大的利润诱惑,也导致各种钻政策漏洞而实施的“套代购”违法行为频发多发。
02
“灰色产业链”扰乱美妆市场
中国国内的免税业务形态主要分为出入境和免税和离岛免税,在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出入境免税本来是免税渠道的重点,但是由于疫情出国不便等影响,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盯上了海南离岛免税。
“套代购”团伙不仅操作熟练,且分工明确,如中介组织人提货,黄牛组织人排队抢购,代购组织人分销等,因此也加大了打击难度。
有专业人员指出,逃避海关监管的“套代购”走私违法犯罪行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提取免税品后,本人不离岛并将免税品带离隔离区或交付他人处置。二是提取免税品后,本人离岛但未按照规定将免税品携运离岛。三是提供虚假身份证件或者使用不符合规定的身份证件购买免税品。四是以牟利为目的,出让自己的购物额度为他人购买免税商品提供帮助。人们通常把提供自己购物额度的人称为“人头”;把组织利用他人购物额度购买免税品销售牟利这一行为称为“套购”;把套购“人头”的组织者称为“套购头目”。
随着打击走私力度的持续加大,“套代购”走私作案手段也在不断演进升级,而在校大学生参“套代购”走私现象也愈发严重。一是利用在机场实习便利发展“人头”,凭机场通行证进入机场隔离区后寻找离岛旅客,套用其额度;二是在网上寻找兼职或通过同学、朋友介绍,参与“套代购”走私。
有渠道商指出,随着免税店越开越多,对美妆市场最大的影响就是“水货”大行其道,进一步冲击国内的行货市场。所谓的水货是指未交税的产品,从本质上来说就属于走私品。
根据《关于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中规定,已经购买的离岛免税商品属于消费者个人使用的最终商品,不得进入国内市场再次销售。也就是说,目前的免税代购以及渠道商大宗采购,都是不被允许的。
除却代购之外,有代理商认为,其中一部分货品几经周折最终可能流入国内的二级市场。线下一些纯进口品店,不少县城的化妆品店卖的大牌产品,其中就有不少货品来源于此,货源相当复杂。
今年3月,抖音电商就发布了《商家违规行为管理规则》之《违规经营跨境及海南免税业务》更新公示通知,其中的核心变化是增加了一条“境内商家不得从事海南免税业务”的规定。规定指出,从境外或境内保税区向消费者发货、或从境外直接运输到境内后进行二次销售的行为,以及不具备相关资质的商家却售卖海南离岛免税商品、或从事相应宣称的行为,均属违规行为,此前一月份发布的《海南业务》宣传规范中也对创作者宣传、直播、推广海南业务相关商品等行为,也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抖音等各大电商平台中,直播带货时向消费者宣传产品系免税店商品并进行售卖的商家、主播并不鲜见。其中存在着不少打着“免税店”旗号,却“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家,宣称卖免税店的商品,点开购买链接却发现显示的是个人店铺。在社交平台有博主发文称,其在网上购买的宣称是“海南免税店代购”的化妆品,自己收到的产品与正品总是有所出入。
03
高压严打下持续肃清“水货”
近些年,随着疫情、免税政策红利等多重因素推动,以及国际大牌美妆持续加码免税市场,海南免税店销售额正在不断增长,若不对“套代购”等违法行为严加管束,任由免税店的产品流入分销领域,不仅会引发“水货”横行,也会扰乱了市场的原有格局。这对美妆市场长久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个良性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为亲友、同学的自愿、偶然的代购行为,如果并非以牟利为目的,则一般不会涉嫌走私违法。但通过组织他人进行代购进行二次售卖来谋取利益的方式则可能涉嫌走私违法。如果与走私人通谋,为走私人提供走私货物、物品的提取、发运、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比如提供身份证信息、行程信息、非法邮寄等行为的,也以走私的共同当事人论处。
如何界定代购行为是否具有牟利性质?
对此,海关提醒,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购买免税品或将所购免税品在国内市场再次销售,或是组织、利用他人购买离岛免税品的资格和额度购买免税品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均属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违法行为,由海关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第六条规定,“已经购买的离岛免税商品属于消费者个人使用的最终商品,不得进入国内市场再次销售。”第七条规定,“对违反本公告规定倒卖、代购、走私免税商品的个人,依法依规纳入信用记录,三年内不得购买离岛免税商品;对于构成走私行为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行为的,由海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面临牢狱之灾。”
由于走私罪没有直接侵害到个人利益,人们感受不到走私对自己造成的损害,甚至觉得会从中受益,因而一般人不会认识到走私对税收监管及市场秩序带来的挑战。基于这种认知困难,普通民众很难将“套代购”行为和走私犯罪联系起来。
同时,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执行不同于往来港澳口岸的证件式管理,其政策许可人群覆盖面更广。同时,由于人员进出海南岛属于正常往来流通行为,因此很难对其进行过多限制及干预。
套代购走私人员也从岛内微商、电商人员逐步扩展到学生、候鸟群体以及待业人员。这些群体的法制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部分没有受过系统教育,认识不到自己的犯罪行为或心存侥幸心理。
为严打“套代购”等违法行为,海南省自去年8月1日起正式启动对离岛免税商品实行溯源码管理,对离岛免税的香水化妆品、酒水和手机3大类商品加贴溯源码销售,便于执法部门或消费者查清商品来源。
相信在海关部门在不断强化监管,对利用离岛免税政策的“套代购”走私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之下,混乱的“水货”化妆品市场也将被逐步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