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本土化妆品包材商的转型思考
随着近年来化妆品市场容量不断提升,处于产业上游的包材供应商随即变得“炙手可热”,包材产品价格上涨势头也十分强劲,成品商对化妆品包材的需求仍有增无减。进入2011年,有关化妆品消费税或将取消的媒体报道更是“火上浇油”,有专家预言,包装材料会成为化妆品行业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包材市场这块蛋糕正在不断膨胀,但并不意味着摆在包材企业前的道路即是康庄大道。
市场变大 利润减少
在华兴玻璃(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销售部经理李锦辉看来,随着近几年化妆品市场容量的稳步提升和化妆品企业的不断涌入,成品商对于包材的刚性需求仍将呈递增态势,虽然包材制造商阵营近年来也逐步扩大,但速度远远不及化妆品产业发展对包材的需求,包材企业订单仍呈现上升势头。
华兴玻璃为众多国内化妆品品牌提供的玻璃产品,在2010年其销量已突破1亿元,其中约有30%提供给化妆品成品商。即使如此,公司原本的产能仍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其位于佛山的化妆品生产厂的产能在2009—2010已连续两年满负荷运作。鉴于此,华兴玻璃计划2011年下半年将位于佛山的化妆品包材工厂产能增加一倍,以应对市场日益庞大之需求,而2011年销售目标也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三分之一。
面对如此火爆的包材市场需求,华兴玻璃却未雨绸缪开始思考转型。
李锦辉告诉记者,“现在华兴的高端客户即高附加值品牌客户相对较少,仍以中低端客户为主,这些品牌的低附加值决定了其市场利润有限,所以在包材市场整体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他们对包材价格仍十分敏感,华兴只能尽量保持产品价格稳定。”
在物价整体上扬的大背景之下,不但成品商心情“忐忑”,产业上游的包材企业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原料成本和人力成本不断上涨无疑是任何包材企业都不能回避的难题,“玻璃主要原料为原油、纯碱等,而这些原料近年都一路上扬,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徘徊,纯碱在2010年涨幅高达80%,而人力成本去年已经有10%的上调,今年又不得不再次调高25%,这对华兴这个几万人规模的企业而言压力就更大。但原料和生产成本的上升不能在出厂产品上体现,导致我们的利润空间已被逐渐压缩”,李锦辉表示。
为摆脱利润空间被无限压缩的窘境,华兴在两个层面采取应对措施:一方面对老产品、老客户在价格上保持不变,以保障现有的客户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吸引高端客户,对新开发产品华兴计划在国内化妆品展会进行展示,比如在广州和上海的美博会。
供求无法对接的尴尬
在原料价格和人力成本逐年上升的压力之下,包材供应商如果仅限于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品其利润显然无法保障,由以规模取胜的粗放型企业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包材企业转型,成为一些包材企业探索的议题。
但转型也并非易事。无论是香水、精油等高附加值化妆品,还是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它们对包材价格上涨相对更易接受,但这些高附加值产品和品牌对于包材商在原料、设计、创新等方面的严苛要求,也让本土包材商望“洋”兴叹。
某精油护肤企业研发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内的化妆品产业链成长不过数十年,从原本的一片空白到现在逐渐走向规范,这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但毕竟这个过程发展还很不完善,而欧美化妆品产业链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已十分成熟。精油具有高挥发性而且价格十分高昂,其对包材的细节要求十分严苛,而国内没有几家具备生产精油瓶资质的包材商企业,即使能生产,产品在设计、色彩、精密程度、清澈度、光泽度等方面与我们的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我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国际包材商。”
作为这种转型的先行者,华兴无疑最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李锦辉告诉记者,“本土包材商近年来也在针对高端客户开发一些产品,但是开发出来的产品并没有得到高端产品和国际品牌的广泛认可。究其原因,首先,这种困境源于技术上的一些差距,毕竟这种差距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迅速赶上的。其次,这种技术研发投入巨大,还要基于对行业、市场和客户有很深认知基础上。这些研发必须具备的硬性指标,不是短时间可以提升起来的。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公司必须走这条路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所以即使面临诸多压力,我们仍会坚持走下去。”